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关于切实做好宣传工作与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2019年10月修订)
各校区、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工作,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一、成立学校宣传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卫民、张继军
成员:高雁鸣、于苒、杨磊、王静、刘宏利、李琳、谭畅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谭畅、孟娜、黄露、王天慈、何颖以及校办外事干事等同志组成,谭畅同志任主任,孟娜、黄露同志任副主任。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工作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外网建设,保障校园新闻宣传等及时性、高效性、准确性。重大活动新闻通稿24小时内发布内网,内网发布后一天内发布外网。
2.进一步发挥校园内网的信息发布、共享与网上办公功能,通过技术改造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浏览内网通知的及时性。落实内网管理的主体责任,提高栏目管理效能,防止出现“僵尸栏目”,及时调整和完善栏目板块。确保学校的各项制度、会议纪要、工作安排和计划以及其它政务信息公开、透明。要及时转载上级重要文件,充分发挥校园内网的资源库功能。
3.要建立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网、教育行政部门微信公众号及各类媒体投稿渠道,即时发布校内重大改革、重要成果、师生优秀活动等新闻,进一步扩大学校在业内外的影响力。
4.会同各校区、各年级及有关教研组,组建教师宣传干事队伍,培育来自教师内部的新闻与教育专业的习作专家或兴趣爱好者;组建学生记者团,开设新闻写作微课程,提高学生新闻写作的兴趣、爱好及写作能力。
5.编辑校报、校刊,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不定期到定期,进一步升级校园文化平台。
6.利用校友平台,做好面向校友的联络和宣传工作。收集整理学校要闻、校友动态、校友文章、学校荣誉等校友喜闻乐见的文字材料,编撰《校友》杂志,分别寄送给校友会会员。
7.认真做好学校公共微信号、校友平台公共微信号以及校友微信群建设,管理学校宣传片、短视频专题宣传等对外宣传。
8.完善校史馆的解说功能,编写若干版本的解说词,针对不同听众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说,培养负责解说和接待的人员,充分发挥好校史馆宣传学校的功能。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
1.成立校园网及校报编辑部
主编:黄露
副主编:王天慈
助理编辑:何颖、韩清松
2.成立校友平台及《校友》杂志编委会
(1)校友平台
主编:孟娜
副主编:黄露
编辑:何颖
(2)《校友》杂志编委会
聘请热心校友担任编委会成员。
责任编辑:孟娜
编辑:何颖
3.建立重点区域宣传工作小组
小学宣传工作小组 |
组长:刘宏利 |
副组长:李琳、孟娜、孙亚楠 |
成员:王天慈、王迪 |
初中宣传工作小组 |
组长:杨磊 |
副组长:王向华、张丽君、潘铎轩 |
成员:王天慈、宋阿云 |
高中宣传工作小组 |
组长:王静 |
副组长:孙静、闫盼盼 |
成员:张晶、任建、赵璐 |
注:1.在条件成熟时,增设相应的责任编辑;2.宣传干部根据实际工作职效,在每学期末给予2000—4000元的经济奖励。
(三)主要工作流程和措施
1.校园重大活动及政务活动宣传通稿由校办发布。
2.各校区宣传稿件发布内网后,由黄露、王天慈筛选编辑后发布外网及微信平台。
3.各校区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要及时安排宣传干事对校区优秀活动进行报道,并推荐给责任编辑编审。
4.校园网责任编辑要通过信息播报群等途径,了解校区优秀活动,可提醒副组长安排宣传干事进行报道,或自行撰写重点新闻稿件。
5.主编、副主编、编辑要会同有关年级组、教研组,拓展宣传平台,设立校报、校刊,自觉承担责任,实现学校宣传的新跨越。
三、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重点工作
1.不断完善校园硬件文化建设,开展校内楼宇、广场、道路命名活动,系统布置校园展板,全面策划国学、传统文化进校园。
2.设计学校文化留证、印记及信物,例如学生作文及美术作品汇编、校园刊物、师生视频等,以及各类标志物、吉祥物、徽章等设计,在合适地点布置校园文化产品展示、展销,借助校园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市场贸易模拟,拓展学生创业、创新与劳动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培养,进一步扩展学校教育的内涵。
3.根据相关节庆、主题活动及社会事件,进行环境布置、海报、视频等制作,配合各校区开展校内主题文化教育活动。
4.创办以学生作者为主体的校园刊物、网络平台,建立相应的学生文化社团,依靠学生兴趣爱好者和积极分子的力量,逐步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管理校刊、校园电视、网络宣传平台,建立新闻月览、学生活动栏目、外语天地、学生作品、师生采访等专栏,推进更有品质的学校文化生活。
5.建立校友回校日、校友讲坛系列活动。每年10月中旬的周六定为校友回校活动日,精心策划并举办校友回校日活动,举办专题展览。每学期不定期举办“校友讲坛”2—3次,邀请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校友回校举办专题讲座、与在校学生代表见面、举办特色活动等。
2.建立“两类”文化建设工作小组
总组长:林卫民、张继军 |
“硬文化”建设工作小组 |
组长:谭畅 |
成员:代常占、李利 |
“软文化”建设工作小组 |
组长:黄露 |
成员:王天慈,语文教研组长、美术教研组长、英语教研组长、复语备课组长、校办外事干事 |
外事文化负责人:宋花磊、孙静、张丽君、校办外事干事 |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学校重要活动、学生优秀作品档案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全面建设学校史料数据库,逐步推进校史馆图文史料数字化建设及展览。
2.全面规划学校的“硬文化”工程,增加工作建设中的文化品味和传统文化意蕴。
3.有计划建设国学书院、国学社团,开展系统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4.研制校园文化建设“图谱”,系统安排校园“软文化”改造活动。
5.研发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计划,建立更加成熟的校园电视台、手机音频电台、网络平台以及校刊、校报,全面指导各年级、各班级的区域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