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各单位:
按照市政府、市教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为持续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重要事项通知如下,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一、组织领导
1.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做到“四早”要求。幼儿园要强化举办者责任,幼儿园举办者要落实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落实相关管理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保障。
2.各单位要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各单位要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专班工作机制、快速反应机制等,建立各项制度和健全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4.加强校地联动,与属地卫健、疾控、公安、街镇、社区等相关部门对接,密切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5.严格校门管理,做好验码、测温、信息登记并留存台账。督促和指导师生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切实做好师生员工晨检、午检、晚检,不走过场,不漏一人,出现异常及时处置并报告。
6.夯实工作基础,实时掌握学校(幼儿)班级分布图、班级学生(幼儿)座次表、教师办公区座次图、住宿床位安排(按照4月20日海淀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关于建立住宿师生员工情况统计台账的通知》要求执行即可)等基本信息。及时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者基本信息。
7.严密组织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核酸筛查、疫苗接种、环境采样检测等相关工作。
8.做好数据报送,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及时、有效。
9.加强对校内各部门督导检查,确保防疫要求落细落实。
10.按时向市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疫情防控情况。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二、校门管理
(一)校内人员
1.校内人员进校验证、测温。
2.师生员工进校同管理、同要求。
3.体温≥37.3℃人员不得入校,做好发热人员台账。对发热教职工提醒其尽快就医;对发热学生/幼儿,立即通知家长带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及时追踪就诊排查结果。
(二)校外人员
1.校区实行封闭管理。校外人员进校需进行登记,按照“谁邀请、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管控校外人员。幼儿园家长不进园、不进班接送幼儿。
2.进校核验健康码、行程码。
3.测量体温,体温≥37.3℃人员不得进校。
4.留存校外人员进离校记录台账,做到校内时间行程可追溯。
三、场地管理
(一)教学楼/活动室
1.教学楼、活动室内外设置一米线。
2.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30分钟。
3.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
4.幼儿园对室内家具、毛巾格、床、玩具架、玩具收纳筐以及幼儿能触摸到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采用“清-消-清”的程序进行,即第一遍用清水擦拭。第二遍消毒,作用30分钟后,第三遍再用清水擦拭,防止消毒液对幼儿稚嫩皮肤产生伤害。
5.幼儿园的幼儿玩具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1次,放在通风处晾干。
6.幼儿园的班级图书阳光下暴晒4小时消毒,电子玩具应每日用75%乙醇擦拭外表面。
7.要有精确的教室班级分布图,班主任实时掌握学生(幼儿)座位安排情况。
8.教育学生/幼儿不串班,人员进出教学楼、活动室时间行程可追溯。
9.安全通道保持畅通,可随时应急启用。
10.保证教室、活动室卫生整洁;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二)公共区域(办公区、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等)
1.公共区域设置一米线。
2.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每日3次清洁和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空调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4.进出人员时间行程可追溯。
5.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三)幼儿园睡眠室
1.睡眠室门口设置一米线。
2.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的配制浓度为250mg/L,或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4.进出睡眠室时间行程可追溯。
5.安全通道保持畅通,可随时应急启用。
6.垃圾即时清运,做好日常清洁。
(四)学校宿舍
1.宿舍门口设置一米线。
2.严格学生宿舍楼门管理,进宿舍测体温,人员进出宿舍时间行程可追溯。
3.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毛巾、衣物被褥等织物的配制浓度为250mg/L,或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5.安全通道保持畅通,可随时应急启用。
6.做好宿舍卫生管理,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五)食堂
1.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毛巾等织物的配制浓度为250mg/L,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食品用具的配制浓度为500mg/L,或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30分钟。
3.食堂实行错峰就餐,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面及空气消毒,并通风换气。
4.就餐区装置隔离挡板。
5.食堂门口、取餐窗口设置一米线。
6.进入食堂需测温,进出食堂时间行程可追溯。
7.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充足洗手液。
8.厨余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六)公共浴室
1.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更衣柜等部位一人一用一消毒,有记录。
3.地漏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消毒。
4.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织物的配制浓度为250mg/L,或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5.公共浴室门口设置一米线。
6.进出公共浴室时间行程可追溯。
7.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七)卫生间
1.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每日3次清洁和1-2次预防性消毒,有记录。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地面、墙壁的消毒液配制浓度为1000mg/L;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的配制浓度为500mg/L。
3.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和充足洗手液。
4.垃圾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八)隔离区域
1.在校门口附近设立隔离区域。
2.隔离区域应选择在下风向,应用明显的标识并设有警戒线。
3.隔离区域内的物品应便于清洁和消毒。
4.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5.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面罩、免洗手消毒液等,一般不少于10套)。
6.隔离区垃圾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四、人员管理
1.师生员工出京报备审批,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有记录台账,人员时间行程可追溯。
2.师生员工共同居住者出京报备,并有记录台账。
3.师生员工两点一线,非必要不出京、非必须不出境。
4.疫情期间,不聚集、不聚会,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或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地区。
5.建立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做好台账。对因病缺勤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健康状况。
6.师生员工在校园内生活轨迹可追溯。
7.学校师生员工和幼儿园教职工需在公共区域、场所佩戴口罩。口罩可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8.校园内以年级、班级、宿舍为单位实行分区域单元管理。
9.严格执行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返京、返园相关要求,到京后72小时内开展核酸检测(返京后师生员工在第一次核酸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建议居家办公或线上教学)。并在返京后第3-7天,中间间隔不少于72小时,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10.经常出京人员,需在返京后一周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中间间隔不少于72小时。环京通勤人员按照第一次进京需持48小时内的核酸,以后需持14天内的核酸证明进京。对于通勤工具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议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11.每学期开学前,学生/幼儿在京时间满14天为返校必要条件之一。
12.加强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13.每学期,组织签订《学生/幼儿、家长、共同居住者疫情防控承诺书》。
14.学校对因疫情原因未到校人员开展线上教学,确保教学质量。
五、卫生健康管理
1.对师生员工实行晨检、午检以及每日健康监测,对住宿人员还需进行晚检,建立中午问询机制,并有记录。
2.做好保安、食堂人员、保洁及宿舍管理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建议在周一、周四或周二、周五开展),且间隔不小于72小时。有特殊情况时,听从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意见。食堂冷链人员每天一次核酸检测。
3.师生员工坚持常态化核酸抽检制度。本区域或周边出现疫情时,按照每周1轮核酸检测,每天每次20%比例进行核酸抽检,确保对各班级每日抽检全覆盖。校园内出现核酸阳性、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有特殊情况时,听从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意见。
4.凡出现发热的师生员工,发热症状消失后返校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5.如师生出现校园内发热,则所在班级和所在办公室全体师生当天要进行核酸检测。
6.各单位要指导师生员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进入校内的外来访客需要佩戴口罩。
7.幼儿在园期间不佩戴口罩,幼儿进园时所佩戴口罩由幼儿家长保管,幼儿离园时所需口罩由家长准备。
8.冷链食品出库入库做好登记,做好入库消毒。
9.冷链食品购买时索证索票、可追溯。
10.如在校外设置快递包裹投放点,至少每日2次对投放点进行预防性消毒,含氯消毒液配比为1000mg/L,有消毒记录。
11.尽量不收取境外或中高风险地区的快递。私人快递尽量进校园,如确需收取,需对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消毒要到最小内包装。
12.每周对食堂、教室、宿舍/睡眠室等重点场所开展一次环境核酸采样、检测(不是要求所有的食堂、教室、宿舍/睡眠室每周都测,每周抽取一定比例即可,上级部门没有比例要求)。
13.按照要求组织师生员工和60以上退休教职工进行疫苗接种。
14.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心理疏导和关心帮助。
六、条件保障
应急物资(包含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体温计、消毒液、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储备充足,按照一个月时间所需进行准备。
七、加强宣传教育
各单位要教育师生员工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不聚集、一米线、分餐制”的良好习惯。近期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健康指南》和《学校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期间行为指引(试行)》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2】16号。我们将技术方案、健康指南的挂图电子版和学校教职员工疫情防控期间行为指引(试行)以附件1-6形式下发,请各单位在电子屏幕等媒介上进行广泛宣传。
海淀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022年4月27日
联系人:巩芳 联系电话:88487372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