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爆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该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
近日我校发现若干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并有蔓延趋势,为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我校拟定了《关于防治急性结膜炎传染的工作预案》,请各部门、各学部、有关年级认真落实。
成员:杨 磊、朱志艳、刘长虹、李明明、范立坤、疫情发生的相应年级年级组长和相应班级班主任
下设工作办公室,成员由朱志艳、范立坤、朱春荣、揣寅祥、靳永春、郭汉武、李 丹等组成,朱志艳兼主任
1.若班级发生1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时,必须执行晨检制度,发现病例须立即启动以下应急工作程序。
(1)每天早晨8:00前,班主任认真排查本班学生是否有眼痒眼痛的症状,填写《北外附校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登记表》,并上报保健室及校领导。(若班主任因事外出,由年级组长落实教师代为处理)
(2)若发现有疑似症状学生,及时将学生送至(必须有教师陪同,年级组长落实人员帮助班主任处理此项事务)医务室进行诊断隔离,联系家长赴医疗机构就诊。
(3)经校医初步判定为疑似病例的学生,立即送医疗机构就诊,并同时通知家长。
(4)经医疗机构确诊为红眼病的学生,家长必须立即接回家并继续治疗,同时需居家隔离7—10天。个别患病学生确因离家较远,暂不能回家的,在学校进行隔离(此项工作由宿管部落实,物业公司配合落实病号饭),学生在校隔离期间不得进班上课及参加其他校内公共活动。
(5)患病学生康复后,须持医院诊断证明回校,回校学生须经校医室复检,若没有异常,即可复课。若校医复检还有异常,由校医室直接联系学校车辆送学生到医院复检,若复检认为尚未达到完全康复,必须请家长接回或在校隔离。
(7)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要积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确保每个学生及家长都能支持学校依法实施防病、防疫的有关工作。各年级组要认真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的个别补课工作。
2.若同一个班级发生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时,执行晨、午检制度,班主任每天早晨8:00前,下午2:30前排查本班学生是否有眼痒眼痛的症状,具体操作参照第二款第一条进行。
3.一周内同一班级发生3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时,立即执行班级晨、午、晚检制度,同年级无病例的其他班级同步实行晨检制度。其中,晚检由生活教师负责,每晚9:00对学生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参照第二款第一条进行。同时,校保健室必须通过电话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班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物业公司对有疫情的楼层教室、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重点对桌面、地面、门把手、电脑键盘等有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进行彻底擦拭清理,每日至少1次。卫生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生活区由生活老师对重点公共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有疫情的班级,停止组织学生活动,停上计算机课,停止游泳和洗浴,暂停眼保健操,直到疫情消除为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眼部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保健室利用广播和宣传栏宣传“红眼病”防治知识。
以上预案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