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我校邀请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张娟娟、齐建国两位老师,为初一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京剧入门讲座。
两位专家老师从京剧中的坐姿和站姿说起,现场示范,也让同学们和他一起调整坐姿、站姿。京剧中根据不同的角色,坐姿、站姿都不同,女生要秀美典雅,男生要有阳刚之气,坐凳子三分之一,人立起来,才更有气质。然后讲到戏曲舞台上最常见的道具-扇子。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尤其是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方面。旦角用扇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中嫔妃、大家闺秀用折扇,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一类是绢质团扇,如《西厢记》中的红娘等。小生戏中,还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红娘》中的张生等,一扇在手,便风度翩翩。老生戏中,用扇最多的可谓是诸葛亮。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鹅毛扇。这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潇洒飘逸、运筹帷幄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他的各种情感。


然后又讲到京剧舞台的虚拟手法。由于京剧舞台条件所限,常采用虚拟手法加以表现。如上马、骑马,马鞭是典型道具,现场为同学们表演牵马、上马、策马、遛马、跑“马趟子”、勒马、下马等一系列表演程式。再如上下楼、开关门窗,老师现场演唱《卖水》。两位老师让学生上来体验猴戏中的金箍棒,老师现场讲解、示范相结合,现场迎来阵阵掌声。


作为四大国粹之首的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与人文价值,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初一年级杜文楷同学说:京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审美,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初一年级王安淇同学说:京剧的虚拟性,让表演的人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我看到老师虚拟开门、拉栓、迈门槛等,每个动作都体现细节,细节就是一种美的展示。
初一年级许曦予同学说:讲座让我感受到京剧的一招一式都是勤学苦练做到的,我们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的传承,如果和流行音乐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会让更多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