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组举行校本研究活动展示

作者: 时间:2015-10-20

初中语文教研组举行校本研究活动展示

在10月14日我校进行的“十二五校本教研示范校”迎检活动中,语文组承担了一节语文课的展示任务,由海淀区骨干教师叶方执教了七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幼时记趣》,课后全组教师进行了评课,并在10月16日下午的初中校区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了校本教研的现场展示。初中校区副校长杨磊和全体初中校区教师参加,会议由语文教研组组长王向华老师主持。

活动之始,全体教师首先观看了课堂实录,然后由叶方老师自述这节课的成课过程及自己的收获与反思——在试讲过程中叶老师得到了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也得到了组内老师的鼎力支持,更凝聚了教者本身的努力。接下来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组内评课展示,老师们分别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教学策略、问题的创设、教学风格等多方面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体现了对教学理念的准确把握,展示了集体备课的丰硕成果,更显示出叶方老师作为区骨干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准。具体来说,这节课集中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基础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定位清晰,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学活动清晰、有效、有层次,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具有启发性、有层次性;注重学法指导,思维点拨,师生互动多样而有效。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思考主动,思维活跃,活动有序,合作有效,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不乏激趣导入的用心、富于趣味的细节及利用拆字育人的巧思,从而使课堂氛围活跃而趣味盎然,这一点深深地感染了听课者,课堂上不时发出阵阵会心的欢笑,一只只小手急切的举起,一双双眼睛时而凝思,时而顿悟,时而兴奋,时而释然,教者与学生呈现的是一个充满语文味道的世界,成功地展现出一堂语文课在深刻挖掘文本、精巧构思、悉心点拨学法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教师评课之后教研组长又进行了教研活动总结。王老师先谈了自己听课的感受,之后从“课例研究对于校本教研的意义”的角度分析了这堂课带给语文组的思考。她认为,从“备课-试讲(录课)-评课-展示(录课)-再评课-总结-反思”这一连续的过程当中, 语文教师经历体验到的其实是课例研究的完整过程,课例研究一个最显性的作用是使我们发现了真实的课堂教学的轨迹,发现了教学中的“真问题”,促使课堂教学变得深刻。相信这一课例研究的过程使老师们收获的不仅是一节课的教学经验,更有分析教学问题、解释教学现象的专业和理性,而这无疑对以后的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价值,将使每位老师的专业成长呈现一种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态势;课例研究使我们看到了“教学”与“研究”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课堂为载体”进行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课例研究也使我们看到了教研组专业化成长的契机,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语文组将把过去两年中在“文言文教学研究”上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和梳理,进行成果的固化,并最终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应用到每位老师的课堂中去。

最后杨磊对此次活动予以精要的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叶方老师作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也充分肯定了语文组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的大组风范。在这节课中听到了读书声、掌声,听出了师生对话和意趣。同时反观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此课例研究的成功也说明“优质课是可以炼成的”,这也正是课例研究的意义所在。

语文组的这次教研展示活动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但这其实仅是语文组平日教研的一种常态而已。作为学校的优秀教研组,相信初中语文组在校领导的殷切关怀下,在组长的带领下,在每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下,会在追求“深刻课堂”的校本教研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初中校区 申冬梅供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