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语文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作者: 时间:2015-10-16

10月中旬,北外附校小学校区语文教研组进行了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李琳老师、于苗苗老师、易琼老师、刘沛老师、王宇老师五位骨干教师进行精彩展示。教研组长王君老师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走进课堂,听课学习。

李琳老师教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谁说没有规则》一课,从识字教学到文本细读,通过四个富有生活气息、学生司空见惯的场景,告诉学生生活中是有规则的。巧妙地反面提问:“你为什么不这样做?理由是什么?”并抓住孩子回答问题时的神态。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懂得生活中是要遵守规则的,更引发了学生的深思和讨论,还为后面的仿写诗歌做了很好的铺垫。读写结合,真正地做到了吴中豪教授所提倡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于苗苗老师教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十五从军征》一课,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设计的理念,引导学生按照“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来学习这首新诗。结构安排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讲读古诗时,找到文眼,从文本的魂“悲伤”“凄惨”入手,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关注作者“以哀景写哀情”,并对古诗的空白处进行想象,指导学生带着理解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易琼老师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小镇的早晨》一课,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专家黄毅老师所提出的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提高课堂实效性和知识运用能力这一目标。将读写相结合,让学生得法于阅读,得益于写作。注重学生在课上“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刘沛老师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因为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所以,引导学生收集、筛选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交流,丰富了课堂教学。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标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华罗庚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读中感悟,读写结合,提升了孩子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王宇老师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郑人买履》一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层次阅读。在学文过程中,变换各种形式的读,扎扎实实地达到了让学生读准读通古文。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读出古文的韵味。这样层层推进,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也把“以读为本” 落到实处。最后扩展文本,大胆想象,以文为纲,划分层次,分层练笔,串接成文。

五位教师的展示课亮点纷呈,真正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全校语文教师既得到了业务上的启发,又学到了骨干教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充分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研组 林国泉)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