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教研员黄毅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

作者: 时间:2015-09-22

海淀区教研员黄毅来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

9月22日上午,北师大国培专家、海淀区教研员黄毅老师再次莅临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小学校区主管校长于苒亲自接待黄毅老师,二位在小教楼116会议室针对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开展进行了30分钟左右的商谈,交流了意见。小学校区副校长孟娜、教务主任李琳和全体小学校区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会议由小学校区语文教研组长王君主持。

活动伊始,我校五年级备课组长张月华老师展示了一节组内研究课《迟到》。课后黄毅老师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并提出了教学建议。黄毅对张月华老师教学设计中一味分析课文内容向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转型表示肯定,十分赞赏并提倡教学中关注细节,进而直接指向表达的教学思路。他还强调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教材分析个性而深入地解读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还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教师应该如何教会学生在矛盾冲突中习得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技能,并在读写结合的有效地学以致用。最终做到“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将语文书中的文章作为一个阅读或写作的例子教给学生,使之受用终生。

随后,黄毅老师还针对这堂课和我校的具体语文发展校情做了以 “颠覆传统,关注实效”为题的讲座。黄老师依据小学语文课在健康发展期中的变化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师逐渐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还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一课一得、课课有得、从而达到螺旋发展的目标。他以获得第十届全国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特等奖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通过视频详细地解读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随后全体语文教师与黄老师亲切地交流了听课例的感受。

会议尾声,黄老师还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认为学生习作时用到的表达方法,大多应该在阅读课上习得。如果我们教师丢掉一个个可以唤起学生习作欲望,点燃学生习作智慧的例子,指望靠几节习作指导课就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种想法是十分愚蠢的。并坚定的指出“读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读写分离,则两败俱伤。”语文教学只有得法于阅读,才能受益于写作。

黄毅老师与小学校区校领导及语文教师合影

会场交流互动

参会教师专注学习

(小学校区 冯帆)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