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午,我校宿管中心在二层阶梯教室开展了“我是怎样让幸福离家更近”经验交流会。宿管中心主任朱志艳带领全体生活教师参加了本次交流培训会,会议由依筱漪老师主持。
本次交流会由王玉兰、刘平、宋洁、张东霞、刘淑青、刘孟孟等6位优秀的生活老师,分别就其在 “21天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中的成果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学期初,宿管中心向小学生活教师提出了“让幸福离家更近”的工作目标。主题活动结合养成教育中的普遍理论——“21天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展开实际论证。通过6名教师21个工作日的照片(或手机视频)记录,观察在老师指导下孩子具体行为习惯上的养成过程。用严谨的教育研究态度,研究教师如何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从中发现总结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隐藏问题加以思索、研究、改进,进而指导更加有效的宿舍管理教育模式。
交流中,6位优秀的生活教师针对学生衣物摆放、梳头,洗袜子等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进行了经验分享。衣筱漪老师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生动详细的记录并展示了此21天内6位老师对孩子的的培养过程、孩子的行为变化过程。视频中每位教师方法各异,但共同之处就是她们都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与会的老师们通过展示也看到了,只要坚持耐心,恒心,细心,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得到培养和巩固。
分享报告中,学前(3)班刘孟孟老师运用传统文化教育理念,通过经典国学《弟子规》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做、听多个角度,对学生从行为到思想的渗透教育产生的效果令与会教师赞叹不已。她首先通过宿舍房间的文化建设让孩子们浸润在国学教育的环境氛围中,用感恩词,如轻声、和缓几个大字,潜移默化的无声提醒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让孩子们对古圣先贤以及国学文化存在敬畏之心,自然而然的形成自我约束力,并外化成呈现出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刘老师的解读和推广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和作用感染到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在此次交流会中生活教师们的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研究经验交流的方式,对其日后工作有着非常实际有效的指导作用。这种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与实践,让教师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研究改进,并自主获得实际问题最直接、最合适的应对方式,因此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就感,为宿管中心日后的工作积蓄了潜在的动能,开辟了更加积极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