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开展“思维图”研究课活动—王姝老师《我们知道的磁铁》教学思路及反思

作者: 时间:2015-05-27

5月26日下午,我在主教楼125科学教室上了一堂研究课—四下《我们周围的磁铁》。该课主要围绕 “思维图”在科学课堂的应用这一主题。

该课主要分三个环节: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运用“思维图”整理磁铁知识,通过玩一玩磁铁探索它的其他特性。磁铁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十分熟悉,日常生活中见过磁铁也玩过磁铁。因此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利用“思维图”中的“气泡图”来梳理知识,并对研究磁铁产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做了一个“魔法棒”,可以在不接触小汽车的情况下控制车子前行或倒退。学生先是眼前一亮,紧接着立马指出一定是用了磁铁,我顺势提出这节课的课题《我们知道的磁铁》。

第一环节是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知识,学生知道的很多但不擅长书写和语言表达。因我把彩纸剪出气泡形,让学生小组交流后把知识点写在纸上,和大家语言交流,并把成果贴在黑板上。这样为“气泡图”的使用打下伏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纷纷贴到黑板上,极大地调动了分享知识的积极性。

看到黑板上满是学生的成果,我表扬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很丰富,但也提出本节课重点:有没有一种可以更好梳理知识的方法?并把“气泡图”的使用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将磁铁知识梳理。学生把磁铁知识分成:形状,用途,特性和颜色。在此基础上把每一类知识有条理的整理出来。为了清晰分类,将同一类的知识点用同种颜色彩纸表示并结合图片适度讲解。

最后一个环节是玩一玩磁铁,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磁铁的奥秘,并和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1. 应该设计副板书。学生的小气泡贴满黑板,再出示“气泡图”时,空间不够用,若合理分配空间会更好。

2. 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气泡图”,可以引导学生在分类基础上写知识点,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或者在下课前让学生再运用此图表达,加深印象。

3. 要学会“忍住”,不要在学生表达错误想法时马上纠正。本节课是要把知识表达出来,唤醒记忆,激发兴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在今后学习中自然会纠正过来。

4. 时间允许的话让学生展示怎么“玩”的磁铁,深入交流发现的磁铁特性。

小学科学组 王姝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