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我们全体初一年级师生来到了国家博物馆,这次出行让我们目睹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以及中华大地的神圣。
清晨,我们坐上了首汽的大巴,从学校来到了国家博物馆。途中我们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堵车,但我们也在这段时间目睹了北京的地标建筑,比如德胜门、天安门、由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总部、人民英雄纪念碑及毛主席纪念堂等。
我们的参观目的地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是及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到达博物馆后,馆内老师为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学习单,我们班的主题是有关于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商西周时期的文物”。“王令众人协田刻辞牛骨”体现了商朝的甲骨文文化,在当时,水稻就已经采取了行种植的方法,这种办法不但有利于空气、阳光的吸收,预防病虫害,还方便灌溉和收割。
其次,商朝的酒文化兴盛,充分体现在了 “妇好”、“ 青铜鸮尊”上。另外,众人熟知的于1938年在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青铜方尊”也成为了商文化的体现。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铁范、青铜冰鉴,也都是当时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而钱币也从“空首布”到“平首布”,再到“刀币”,最后变化为“元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方法与改进。牛耕时期处于西汉,各种各样的工具也说明了中国在那一时期的繁荣兴盛。
国博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由于时间紧张,完成参观后我们就立刻离开了国博,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们的心情却非常激动,这里展出的是中国的千年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怎么能不知?这次的实践活动使我受益良多,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