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调研系列报道】听六年级陈红育老师授《生活中的比》

作者: 时间:2014-09-28

9月26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来我校下校调研指导教学,听评六年级陈红育老师执教的数学课《生活中的比》。海淀区教研员付丽老师、原中关村一小的刘老师莅临指导,六年级年级组长携全体数学教师参与此次活动。

刘老师评价陈红育老师语言简洁利落,课堂各环节扎实,充分体现出高段教师的特点,是一节很值得推广的课。课堂中老师打破了数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一味讲解的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发现的学习过程。老师对各环节的学习方式做了精心设计,不管是学生自主探索、尝试交流、自由讨论、还是老师的适时讲解,都有很强应用价值。研学单的使用及学生完成板书,都是极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体现。看得出这些都是源自老师对于学生的充分了解,对教材的准确把握,融入了教师的个人理念和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海淀区教研员付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节课整体设计,凸显出学生的思维链——清晰、有连续性。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清晰而自然的传递数学文化,这些细节的处理都能体现出老师对“比”的深刻理解,对学生日后中学阶段学习相似形做了良好的铺垫。特别提到了课堂尾声教师寄语环节,“生活中有很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观察者和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此寄语自然、顺理成章,最关键是看出陈老师对于数学学科的认知高度。

两位老师也希望所有数学老师都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教材,可以尝试从数学文化中沟通分数、除法、比三者间的关系,如果从生活中的比区分分数、除法、比,可能更具有优越性,也希望我校的数学团队越走越远。

(六年级 陈红育)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