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年级举行“领悟汉字魅力”的语文知识讲座

作者: 时间:2013-01-10

初二年级举行“领悟汉字魅力”的语文知识讲座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下午第8节课,北外附校的泰山北斗梁老师在第二阶梯教室,为初二年级的同学们讲授了一堂汉字的魅力专题讲座。

下午的班会课,同学们齐聚一堂,认真地听梁老师的讲授。首先,梁老师和大家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互动。梁老师拿1班班主任的姓,“梁”,打了一个比方。先介绍了“刀”字的甲骨文写法,让大家猜测它的含义,又在刀旁加了一个点,成了指事文字“刃”。同学们经过梁老师的点播,都明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汉字的几种形式,也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所在。当梁老师把“水”、“刃”、“木”合在一起后,大家发现还少一个点。梁老师解释说,“梁”在古代表示的是桥梁的意思,桥虽然很像刃的样子,但它是木头做的,所以要加一个点所区分,这样就组成了复杂的会意文字。大家立刻恍然大悟,会场里掌声不绝于耳。

接下来,梁老师又以最基础的“木”字为本,为我们讲述了“果”、“本”、“末”、“休”、“采”、“沐”、“梅”等木字偏旁的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关系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清晰。讲到“梅”字的时候,梁老师从“女”到“母”再到“每”和“美”讲得淋漓尽致,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梁老师把每一个字都剖析得非常清楚明白,同学们都不禁发出了“汉字真是魅力无穷啊!”的感叹。

梁老师还带领着同学们一起质疑了书上的观点,对“刑”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梁老师从甲骨文和金文两个方面剖析了“刑”、“井”的含义,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汉字的丰富性和文化底蕴的深厚。梁老师为同学们讲了许多书上没有的趣事,让汉字的魅力在无形之中贯穿了同学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所在。

梁老师还通过实例,对屠格涅夫的《俄罗斯语言》进行了解释,让同学们了解到汉字的亲切的魅力。

短短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结束了。同学们对很多汉字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一位同学说,他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现在感觉自己的名字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了。

(供稿/初二2班郭桢)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