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按照习俗各种庆祝活动在10月31日举行,我们北外附校当然也不例外,英语老师纷纷准备了起来。
那天,热情开朗的外教们把孩子带到多功能大厅,指导他们化妆——这可不是参加舞台表演,而是装扮成西方电影中僵尸一样的形象。孩子们既兴奋又好奇,对于他们大部分人来说,万圣节的扮鬼活动还是比较陌生的。在孩子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一个个“僵尸”诞生了
接下来,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了一个游戏:孩子把手伸进提前准备好的三个盒子里,并让他们猜盒子里装着什么,因为盒子开口较窄,所以里面内容是看不见的。结果大出意料,很多孩子都说里面是人的眼球,其实这是老师与孩子们开的经典万圣节玩笑,盒子里面放的是一颗颗葡萄……
学校成功举办的这次万圣节活动,对于孩子来说,不仅充实了他们的在校生活,也切实体会学习了西方文化,活动更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孩子和老师走得更近,更可以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整体!
西方文化链接:11月1日万圣节(Halloween)是一个国际节日,10月31日晚上是著名的万圣节之夜,全球各地的人们都会盛情庆祝,活动方式包括Trick or Treat(想要糖果,不然就进门捣蛋)、鬼怪游街、篝火晚会、化装舞会等。
说到万圣节的起源,世界上流传着大约四种说法,下面向大家介绍最被人们广泛认同的一种。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有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在当时都属于凯尔特人。凯尔特的新年在十一月一日,新年前夜,凯尔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是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人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消灭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据说当天遇见黑猫,就等于遇见了巫婆,一年都会倒大霉,所以在那天,大家都要乔装打扮,驱走那些不吉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