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表进课堂 教学反思促质量

作者: 时间:2012-11-04

观察表进课堂 教学反思促质量

供稿/初中外语教研组 /郭林雁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提高外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本学期初中外语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以“课型模式研讨及听评课专业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其中,对阅读课型模式的探索便是这一系列活动中的一环。

刚刚落下帷幕的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中,吴芳老师给学生上了一堂“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为题的阅读课。青年教师郭林燕也进行了以“Tara’s last-minute win”为题的阅读汇报课。这两次教研活动的最大亮点在于听评课中引入课堂观察表。听课教师从教师顾及学生面、师生互动方式、教师评价手段、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教学设计、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表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观察。课堂观察表透过各个观察指标,将英语阅读课的复杂性情境拆解开来,使课堂以量化的形式条分缕析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课堂观察量主要有八个观察点,这八个观察点各有侧重,它们分别是:

1、教师行走移动路线是否兼顾全体学生

2、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方式是否灵活多变

3、教师评价语言是否丰富

4、肢体语言是否能够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5、教学时间具体分配比例是否得当

6、教学手段应用是否有效

7、教学设计是否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8、知识巩固与扩展度是否全面深入

观察表首次使用后,外语教研组又针对“打造简洁、清晰、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设计了关于“学生收获”的观察表,在学生核心知识、技能、情感渗透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考察。

课堂观察表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表在课前已设计好了系统性的观察层次,在课中将教学单元通过观察维度、观测指标一个个定格并详细记录下来,课后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反思、推论。这一系统性的观察过程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流程。课堂观察表抛开了传统的“听评课”评价模式,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对于今后提高听评课的专业性和外语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观察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的反馈作用上。例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学生的投入度为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进而帮助教师肯定有效的教学安排,摒弃低效的教学活动。在观察表的透视之下,教学行为显得更加直观。授课教师可以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求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改进不足的地方。课堂观察表的使用使得每一位听评课老师都有所所获,同时也真正实现了课堂观察的科学评价目的,促进了评课的专业性。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研究所”,初中外语教研组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将继续聚焦课堂,以课促研,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决胜课堂的“参谋部”、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