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组国际班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理科组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以国际班课例研究为目标,进一步研究“让学习发生”的具体做法;二是会考、高考辅导策略研究。我校的国际班学生较多,国际班课程多,给理科教学的课时量较少,物理、化学高一、高二每周仅有两节课,每节课只有40分钟,要完成与其它学校一样的会考任务,难度很大;另外国际班学生外语见长,往往理科基础差,没兴趣,学习习惯也不好,这也是多年来困扰理、化、生老师的一件大事。针对这个问题,从开学初到现在,理科组在国际班共听了4节公开课,分别是:
授课时间
| 课节
| 班级
| 课题
| 授课人
|
9月26日
(周三)
| 第五节
| 高二(3)
| 正确使用药物
| 杨继臻
|
9月27日
(周四)
| 第二节
| 高一(6)
| 匀变速直线运动
| 周帮红
|
10月11日
(周四)
| 第八节
| 高一(6)
| 物质分类
| 崔勇
|
10月16日
(周二)
| 第八节
| 高二(3)
实验室
| 物质输入细胞的方式
| 宋娟
|
9月27日、10月18日的教研活动,全组老师认真评议了每一节公开课。并认真讨论了国际班课堂教学问题。这次评课的标准仍以“让学习发生”为总指导,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每一名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活动,看学生学到了什么,看还存在着哪些问题等,重点讨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员们各抒己见,对国际班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达成了共识。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国际班学生课程多,特别是外语要求高,活动也多,不可能给理科分出很多的课外时间学习和作业,因此,国际班的课必须抓住课堂,力求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重点问题,落实每一个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显得犹为重要。
1、增加趣味性:充分利用实验、引入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资料、让学生参与活动等。杨继臻老师的课做得比较好,她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药品的说明书,上课开始就让学生读说明书,通过读学生不仅知道药物能冶病,同时也有副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最后的学生实验,她设计了胃舒平成分的测定(这是增加的实验),贴近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2、老师要在备教法和备学生方面下功夫。设计的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深入浅出,让每名学生都能听得到懂。课堂练习题要直面核心知识,设计知识台阶,多角度设问,加强巩固性练习。周帮红老师的课在这方面强调的比较到位,他设计了一题多变,从不同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学生学得比较透彻。
3、让学生分组(分组不一定要分层)。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之间通过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杨继臻和宋娟老师的课因为涉及实验都分了组,通过小组协作,很快得出结论。由此我们全组讨论认为,没有实验的课堂也可以尝试分组。
4、优化提问形式。提问形式还是太单一,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还不多;提问让学生要回答的部分设计的过于简单;有一些问题可以放给学生去做、去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杨继臻和宋娟老师的课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5、根据课堂内容,精心设学生活动。如课堂练习、5分钟小测验、自编习题等,但不管哪种练习都必须少而精,且必须直面核心知识,惠及每名同学。
6、课后作业注重巩固,难度要适中,每名同学都能完成,作业要全批全改,每一名同学的作业一个月至少写一次批语,
7、单元测试试题要面向大多数,要与会考难度一致,让学生有成就感。
8、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尖子生对一个班的学习气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国际班学生将来也可能从事与物理、化学、生物有关的专业研究,所以要做好专业指导,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关注会考,会考辅导寓于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
1、备课前,认真研究《会考考纲》要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都要落实会考考点,不增加难度,不漏知识点。
2、充分利用《会考说明》题型示例,每一道题都要落实在课堂中。
3、练习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做完后一定要批改,个别学生面批面改。
4、练习发放要注意分散发放,密度不要太高,防止学生厌倦。
5、专题训练要突出重点、考点。
6、早一点进行综合训练,以便有机会查漏补缺,对薄弱的地方及时补救。
7、国际班的学生会考成绩很重要,必须认真对待,既要保证合格率,又要重视优秀率。
总之,经过本次研讨活动,全体组员对国际班上课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组员们认为,全体理科组,特别是同一备课组齐心协力很重要,继续做好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是通过活动达成的共识。相信,经过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国际班的理科教学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