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献礼】学生习作集锦

作者: 时间:2012-09-13

暖心教师节

秋天来了,转眼又是一片暖金,我静静的坐在长椅上,透过树叶看晚霞,我在想是不是秋日的夕阳染暖了叶子,叶子不是刚刚还绿着吗?真的,秋天来了,它真的来了,我又要开学了。

开学后,不久就是教师节,何不写一段文章献给老师。我以为虽显稚嫩,略有俗气的文字,虽不能称得上是美丽的篇章,但心有意到何惧文劣?

踏进校园,红墙映衬着晨曦的星点阳光格外的美丽,回想一年前我还是一个对初中毫无了解,甚至有些胆怯的小学毕业生呢。这一年里,我成长了许多,所谓成长,便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长,我以为心理的成长必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老师的办公桌上,一盒盒的笔墨挥洒在老师反复斟酌的教案上;我们的作业本上,一字字的细心评点环绕在我们的笔迹周围;在学生的宿舍里,一句句的关心温暖回响在我们的耳边;在学校的操场上,一遍遍动作的讲解印记在我们的心中。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老师,总是更晚回家为我们;老师,总是格外谨慎为我们。甚至于,老师的教诲,为我们;老师的惩戒,为我们;老师为了我们真的是良苦用心,心思缜密,老师的累,老师的心,我们统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您给我一句良言,我就打开一扇明窗;您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您给我一个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我记得格外牢,因为老师的奉献,因为老师的尽心。春蚕的丝贡献给了人类,蜡炬的光牺牲在了黑暗。春蚕已死留下锦衣数件,蜡炬成灰带走黑暗恐惧;老师不就是这样吗?若用“老师您辛苦了”,都无法表达,我对您的感激,因您的感动。但我还是要大声说:“老师,您辛苦了!”

九月十日,窗外吹起秋风,晨曦的阳光染暖了叶子,也染暖了这个温馨的教师节。

初二六班 李忻雨

师恩难忘

这个节日唯一给人的感觉就是感恩了。那些在我们不同阶段,给予我们知识和引导我们成长的人,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好似一个个阶梯,让我们大步向前,又好似一个烙印,让我们难以忘怀……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第28个教师节。辛勤的园丁们又一次沐浴在收获带来的喜悦之中。9月10日,“教师节”是如此嘹亮。时间一天天过去,生活一天天进步,从三尺讲台到知识的殿堂,没有一天不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这真诚的问候,满载着所有的期望;一声“老师,节日快乐!”那深情的祝福,蕴藏着心底的感恩。老师就像耕耘的农夫挑起了重担,付出汗水的收获虽然压弯了他们的脊椎,而却把幸福写在了脸上,这就是中国教师的写照,中国教师的气概!

他们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他们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为了满园桃李芬芳,他们呕心沥血,倾注所有的时间放在我们身上,为了培育国家栋梁,他们废寝忘食,放弃所有的空闲放在学校课堂,从风华正茂的年华,到双鬓染霜的年纪;从慷慨激昂的课堂,到退休还乡的怀念,到底有多少个夜晚他们不曾合眼,为我们发愁?又有多少个夜晚挑灯到天亮,为我们操劳?这些,我们从不曾知道,当第二天进到办公室,看到老师趴在冰凉的桌子上熟睡,我们只得暗自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用学习成绩回报老师给我们的一切,给我们的关心。

一株露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让我们感受温暖,无数滴智慧的汗水可以汇成知识的海洋,新的一天,新的时代,在呼唤我们,在向我们招手。而指路牌下,我们那位人生的导师总是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明天那一轮辉煌而又明媚的太阳!

初二六班 刘黛赢

致老师

亲爱的老师:

又是一年您的节日,

节日快乐。

——题记

我们就像是那平面上坐标系的纵横两轴,分别朝着二个不同的方向无限延伸。我在一岁岁地长大,而您也在一岁岁地苍老。一细看,您的眼角又多了几条纹路,您的一头乌黑的长发里又掺了几根银丝,这些,却是我不曾留意的。只是,唯一铭记的,便是当我累了,倦了时,您在轴的尽头,却是在我视线可及的地方,冲我微笑。

我是个笨拙,不善言辞的人。这篇文章也是。也许我可以对您歌功颂德,用些华丽的辞藻。但不然。所以我对自己说:写下去吧!随着你的感觉。所以当您阅读这篇文章时,请尽量地宽恕我,因为它或许一点也不出众,就像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样,朴实而简单,只为了告诉您,我有多么爱您。

在每个年轻人心中,对自己的每个老师,都多少是抱有怨言的,即使有时在吹毛求疵。我也一样。多少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是被这个老师点名了,那个老师作业留太多,但即使嘴上不说我们也都知道,您是爱我们的,是为我们好。所以也请您理解我们幼稚的行为。

我从小学起便开始住宿,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长在一起还多。对于老师,她更像是我的一个大朋友,一个真正理解我的大朋友。有时,千言万语的感激之情,当我注视着老师的双眼时,也咽了下去,只剩下一句生硬直白的“谢谢您”。所以也请您理解我们想对您说的话太多而无法说出口。但有一句是必须要说的:老师,别累垮了身子,多吃点饭,多陪陪家里人。

当我完成这篇短小的文章时,已是深夜。一抬头,望向窗外,一排路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恍然间,我仿佛看到了许多我的老师的面孔,教过了我四、五年之久的,甚至是只相处过几个礼拜的。但无一例外的是,她们都在向我微笑。橙黄色的灯光仿佛在无限的延伸。远处一片模糊,唯一越发清晰的是老师们的笑脸,我知道,这条路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人生。

初二六班 崔婉荧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