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工作计划(摘编)—高中篇

作者: 时间:2012-01-31

让阅读成为习惯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的,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师生阅读活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提高集体备课的实际效果,加强对教材的学习、研究;深入课堂,相互学习并适时反思,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二、基本概况:

高中语文教研组共7名教师。老中青三个年龄段,最长教龄三十多年。高级教师3名,中级教师4名,所有教师在北外附校工作年限最短也有三年以上,已经形成了具有工作相当经验的优秀团队。全组教师能够团结一致,同心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特别是三个备课组,组长很负责,大家能够统一练习、统一进度,在历届会考和高考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工作重点:

1、落实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2、搞好组内合格课、优质课工程。

3、加强组内交流,年轻教师、中年教师与老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促进业务学习,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师生阅读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开展师生共写随笔的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

四、具体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课前主讲教师设计课题,组内教师共同策划,从环节到模式,统一重点难点和课后作业练习,以及单元测验、月考等。

2、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有主题、有针对性、有中心发言人,并做好发言记录。

3、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提倡听常规课、推门课,并及时展开互评活动。上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组内教师集体反思并形成材料。

4、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组活动两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必须准时参加。

5、加强教学监督与检查。每月检查教案一次,检查学生作业作文一次,两周抽查一次。保证作文数量及质量。

6、期末总复习,要有复习计划,有重点,有练习。

7、做好期末教学总结。

五、具体活动安排:

【2月份】 制定具体教学工作计划,检查教案,提出教学要求;

【3月份】 常规检查情况通报;

学习“教学五认真”,落实公开课人选及具体时间;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公开课评价;

【4月份】 研讨“什么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三一模情况汇报及分析;

【5月份】 公开课评价(主讲人做主要发言);

高三二模情况汇报及分析;

【6月份】 期末复习计划及期末教学工作安排的落实;

教学论文撰写;

【7月份】 教研工作总结。

做适合一切学生的教师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一般的数学好总的成绩就好,数学组成员深知作为教师、作为数学教师所肩负的使命。下学期我们高中数学组以学校打造“双复型”外语办学特色与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为契机,努力使数学组教师都成为“适合一切学生的高质量教师”,使高中数学组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使我校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二、基本概况:

人员构成:数学组目前有7为成员,其中特级教师3名:单玲,姚川树,万紫华;高级教师2名:李晖(博士),白国军;中级教师1名:贾清建(硕士);教坛新秀1名:边晓辉。从职称来说可以说是实力最强、最敬业的一个组,教师对所教学生也很清楚,也尝试不同的方法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并未出现突飞猛进,结合林校长对我校教师的培训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究其原因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够细,好的方法没能坚持下去,很多教师还不是“适合一切学生的教师”。鉴于此制定如下工作重点。

三、工作重点:

1、提高服务意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服务,现阶段我们学校更需要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八条: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正好与我校提出的打造“适合一切学生的教师”相一致。

2、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使数学组成为教师共同提高的平台。

3、做好数学组两个区级课题的资料积累。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使得组内每个成员都知道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些内容,具体要求是什么,可以对照标准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使教师重新给自己定位。

2、高中数学组进一步落实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3、分析研究教学案例,如何真正的“让学习发生”,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提升;结合我组的两个区级课题,把对课例的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4、开展专题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围绕特定的专题进行,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整体的思维方式看待每一节课或每一章的内容;专题研究前,全体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先以组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讲人,逐步到组内每位教师都要主讲;主题研讨后,交流真实的研讨心得。

五、具体活动安排:

第1周:落实教学计划,学习《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第2周:各备课组活动;

第3周:(1)白国军,贾清建,边晓辉公开课及评课;

(2)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

第4周:各备课组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

第5周:外请专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第6周:各备课组活动;

第7周: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

第8周:高三一模,各备课组活动;

第9周:高三三位教师试卷讲评的公开课及评课;

第10周:各备课组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期中考试与专题讲座;

第13周:高三二模,各备课组活动;

第14周: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

第15周:各备课组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

第16周: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

第17周:新教师汇报课,各备课组活动;

第18周:教研组活动——专题讲座;

第19周:各备课组活动与教学常规检查;

能说、会写、善读

——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海淀区教研室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北外附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思路》,以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学校为契机,打造“双复型”外语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努力培养外语特长、文理兼优、综合素质全面的国际化复合型预备英才”这一内涵发展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教师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本学期工作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继续课程课堂改革,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教学研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使学生成为能说、会写、善读的复语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概况:

高中英语组共7名成员,全部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师资力量具有后劲,工作热情高,潜力足,需进一步提高教研能力及更高水平的英语教学专家引领。

三、工作目标: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加强课后补缺补差工作。

2、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集体反思英语教研组所存在的问题。

4、加强英语教科研的理论探究。

5、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技能、阅读习惯。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实施课堂改革。

1)、组织全组老师认真学习学校特色实验项目的相关文件,深刻理解并努力把我们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

2)、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等有关材料,明确高考重难点,认真领悟反思,用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2、狠抓教学常规落实。

1)、熟悉教学大纲,提前通览全册教材,明确其地位和作用,明确其指导思想和知识体系,做到教学工作有超前性,备课工作有前瞻性,对教学工作心中有数,很好地把握教材意图和学科教学的双基要求,使教学的随机性得以控制。

2)、了解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我们的备课策略是:吃透两头,精讲精练,培养习惯,指导方法。

3)、课前能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准之上,加强集体研究。备课组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教法为主,坚持做到a.做好教材分析,b.备教法学法c.备主要例句,情景设计,课后作业,和研究命题等。

4)、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重基础技能,重学生学以致用,以提升综合能力,同时关注历年来的高考题,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高度,以避免教学和高考两张皮现象,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通过不断反思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3、改进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以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用“参与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扎实有效地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2)、组织教师重点进行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活动,对课型与教学模式作深入的探讨,辅助提高课堂效率。高一、高二重点研究新授课,高三重点研究复习课和讲评课。

3)、改革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式,以案例分析、说课及教学研究课为主要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大力提倡同伴互助,共享教学资源,并加强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掌握自我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给本组教师创造机会和平台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组织好听课、评课各个环节,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

4、建立高中英语资料库。对平时教学讲练中的典型习题注意整合建立资料库,每位教师必做近3年的高考题,研究高考题型的变化和发展,关注高考动向,分析高考信息。

5、加强月测,期中,期末命题的研讨和落实,并做好各种考试的双向分析,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得情况,对教学和命题进行调整。

6、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确保英语教学质量。

7、积极开展英语竞赛活动,努力营造学英语的氛围。

8、开张日常口语训练活动,本学期完成6篇大作文、12篇小作文,开展优秀习作展览活动,精选阅读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学期完成预定阅读量。

9、新老教师结对,促进教学资源更新。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主题:课型研究;

形式:研讨、说课、授课、评课等;

第1周:学科问题分析、教研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

第3周:研究教材,分析各种课型的不同处理方法;

第5周:阅读课型研究;

第7周:词汇课型研究;

第9周:语法课型研究;

第11周:听说课型研究;

第13周:写作课型研究;

第15周:复习课研究;

第17周:讲评课研究;

第19周:梳理本学期工作,思考下学期计划安排。

教育即生活

——文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建设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的规划及《北外附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本学期继续落实“促进文科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两个目标。

二、基本概况:

文科教研组共有教师11人,其中有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5人,研究生学历的老师3人,知识结构、职称比例较好;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态度严谨,中青年教师知识库和教学思想更新快,工作能力较强,这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这又是一个特殊的教研组,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是政治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的综合;虽然我们很难集体讨论某一科目的具体知识点,但是我们探讨共同的科研问题,希望以“研究教学和高效教学”为支点组建形散而神不散的高中文科教研组,树立“教育即生活”理念,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更好、更持久的教育效果。

三、工作重点:

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认真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为结合点,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搞好教学常规工作;二是开展课例研究;三是配合学校组织好参赛活动。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一)教学常规的落实

1、上课五认真: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督促和帮助不符合要求的教师改进

2、备课组工作:制定符合本组特点的活动方案,定时定点组织好备课活动,落实“教学五认真”,备课组研讨内容重点是“案例研究”。

3、听课和听讲座:听本组课,听文科组课,听优秀教师的课;积极听参加和讨论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座。

(二)教科研活动的内容

1、积极推动和展开案例教学:开学之初从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以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备课组进行课例研究,有针对性研究以下问题:教师语言、教师的提问以及学生的应答。之后全组老师参与。

2、阅读专业书籍:购买专业图书,或者网上下载,教研活动时向大家介绍书籍内容,好书互换。

3、区公开课:及时通知,积极参加,并进行研讨。

4、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天文、象棋、影视史学、模拟联合国。

五、具体活动安排:

【2月份】

1、教学计划和教科研计划、备课组计划的落实和讨论、教案检查、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2、案例教学的展开和研究(以王静老师的录像课为课例);

【3月份】

1、案例教学的展开和研究(以王艾霞、冯冬姣老师的录像课为课例);

2、阅读交流会;

【4月份】

1、案例教学的展开和研究(以郑丽萍、马荣、王凤杰老师的录像课为课例);

2、阅读交流会、区公开课的讨论;

【5月份】

1、阶段性资源的整理、高三教学和冲刺阶段的研讨和帮助会;

2、案例教学的展开和研究(以李连秋、孙呈、刘长虹老师的录像课为课例);

【6月份】

1、案例教学的展开和研究(以刘长虹、周邦红老师的录像课为课例);

2、工作总结。

让学习更高效地发生

——理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理科组的工作将遵照学校“以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方针,进一步研究高效课堂,发动全组教师从“让学习更高效地发生”角度设计教学,抓好精品课堂,落实基于具体问题的有效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作用,调动全体组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营造研究具体问题的教研氛围。

二、基本概况:

本学期高中理科组共有组员9人,其中物理组3人,化学组3人,生物组2人,信息1人。高一年级:杨建伟、杨继臻、郑丽君;高二年级:马宏、李桂莲、宋娟;高三年级:周帮红、周枫榕、张宏。

三、工作重点:

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全体组员的集体智慧,建设合作型教研组;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学习型教研组;加强教育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抓细节,抓落实,关注教学效果,为培养“文理兼优”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团队。

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凝心聚力,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理科教研组。全体组员要增强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挥集体智慧,资源共享,上一届辅导中的资料要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届老师,一些难点问题要在集体备课中和盘端出,让所有同科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听组内课堂教学研究课,评课,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中进行会考、高考辅导专题研究和重点问题的分析。

3、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备课组长:杨建伟(担任高中物、信、通备课组长)、杨继臻(担任高中化学备课组长),张宏(担任高中生物备课组长);

备课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内容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教学专业化、辅导有智慧”工作机制的建构上,做好统一进度和要求、统一单元检测并做好分析;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问题研讨法,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解决平时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会考、高考中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等,做好分工,组内合作,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为以后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落实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考试),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抓好常规管理,定期进行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检查,使常规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4、听课。教研组要统一安排公开课,全体组员除备课组集体组织外,任何老师都可以听推门课,并认真进行评议,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优势,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保证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

6、做好各自承担的教育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对现在承担教科研任务的教师,要以教研课题为指导,认真研究课题与教学工作的衔接,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没有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老师,也要具有课改意识,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努力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探索。

7、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时间短、任务重,要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制作,争取好的会考成绩。物理、化学课要以会考为目标,夯实基础。

高二年级的物理、化学会考已过,理科班进入高考学习阶段,要从高考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各科老师认真研究高考考纲,落实知识点,培养学生能力;生物课会考与高考辅导双管齐下,争取一步到位。

高三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一是抓每一名学生,二是抓好每一次考试,研究高考试题形式,教会学生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重在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上进行研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培养得分意识,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帮助学生树立高考信心。

五、主要行事历:

第1周: 讨论理科组本学期工作计划;分析各学科学生现状;期初教案检查;

第2周: 集体备课:梳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第3周: 张宏老师的课堂改革公开课,讨论课堂改革的可行性;

第4周: 高一、高二月考,集体备课;

第5周: 杨建伟老师公开课,并进行评课;高三适应性练习;

第6周: 集体备课,月考分析与总结;

第7周: 以两节公开课为例,研究的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第8周: 常规工作检查;

第9周: 马宏老师公开课;高三期中练习(一模);

第10周:确定教学进度、专题辅导及训练方法与措施;教学常规检查;

第11周:期中考试;会考专题研讨,确定辅优、补差学生名单及措施;

第12周:周枫榕老师试卷讲评课;集体备课、教学常规检查、期中考试准备;

第13周:李桂莲老师公开课

第14周:集体备课;高一、高二月考及会考练习;

第15周:通过公开课进行案例研究,探讨有效课堂教学途径

第16周:高一通用技术会考;生物会考练习;

第17周:高考;生物会考训练;

第18周:检查各科进度;检查备课组计划落实情况;各年级制定复习计划;

第19周:备课组工作总结;期末考试、批改试卷、成绩分析;

第20周:会考;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总结。

(高中部 王静刘进军杨建伟)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