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节教师献礼:灵感的源泉

作者: 时间:2011-11-10

供稿/地理教研组 文/常静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和科技接轨,与科技同行。要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己任,引领学生以睿智的科学思维和敏锐的科学眼光,积极实践、大胆想象、深入探索,揭露科学的奥妙。

李功仔同学在地理课中,依据“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理论,根据“我们脚下的大地在不停的运动,七大洲与四大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规律,产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南半球将会是一片海洋,南极洲将会消失,因为移动会经过赤道,赤道的高温会把南极洲的冰融化掉”。为了证实自己想法的可能性,课下查找书籍、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找到两个认为比较充分的证据。这种以课堂现有知识为基础,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深化,现在的某种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假想”,很有可能成为将来的“现实”。

做为一名中学生,能主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吸收、消化,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性,继而产生一种“假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我们教学中所期望和倡导的。

(责任编辑/孟娜)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