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姊妹校回访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 时间:2011-10-31

供稿/校办 文/刘志欣

2011年10月15日,我校又一次迎来了来自德国科隆姊妹学校的师生们,本次活动已经是我校十月以来继美国、韩国之后的第四次姊妹校活动,并被德国政府评为最佳姊妹校活动。短短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此次姊妹校回访活动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科隆姊妹校带队教师Maik Boeig先生特地向我校副校长张继军转赠了德国政府的证书——我校与科隆学校的姊妹校交流活动被评为全德国最优秀的九个姊妹校活动之一,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高度赞扬。

为了迎接此次德国科隆姊妹校回访,除了感受附校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一同上课、做课题,与非德语班学生交流,一起在食堂吃饭,共度周末外,我校还为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游览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和历史。

10月15日星期六,浩浩荡荡的队伍到达了我校体育馆,虽然是周末,但是学生和家长们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早早就等候在体育馆大厅,准备迎接一年多没见的朋友们,当科隆的队伍到达时候,体育馆传出了热烈的掌声,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情的欢迎。我校的老朋友——领队Maik Boeig先生代表科隆学校向家长到来和学生的热烈欢迎表示了感谢,他在这里感受到了来自附校学生和家长们的热情,他也相信,这两天在中国家庭的生活一定会是这次回访活动成功的开始,希望德国来的小朋友们不会给中国家庭带去太多的麻烦。

到达附校

10月17日星期一,科隆的学生们开始了在附校学习生活的第一天。在汉语课堂上,他们先学习了如何用中文打招呼、表示感谢、自我介绍,借着又学习了北京城的历史,当得知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他们也将有机会参观历史中提到的故宫、颐和园、天坛等京城名胜时,他们学的更加起劲了。上完汉语课,他们又去了书法教室学习了书法,古色古香的书法教室引起了德国师生的兴趣,他们兴奋的拿起相机噼里啪啦地照了起来,在张牧村老师的细心指导下,他们从横、竖、撇、捺开始学起,练习书写中文。在德语老师刘志欣老师的引领下,他们还参加了升旗仪式、参观了附校的学生宿舍楼,了解了住宿制度。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学生们一尘不染的宿舍时,他们啧啧称赞,感叹不已。

学习中国文化

在德语课上,学生们在做完热身互动游戏后,开始对本次旅程最重要的课题——北京和科隆的交通体系进行探讨。我校学生去年暑假已经在科隆伙伴的陪同下对科隆市的交通体系做过研究报告,现在该由他们带着来自科隆的伙伴们研究北京城了。在选完各自的交通工具后,他们开始了热烈的小组讨论,他们将在两周后交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卷。

参与课堂

接着科隆的伙伴们跟着我校的学生回到了教室,观看了消防防火的宣传片,突然警笛拉响,防火演习开始了。一路上,我校学生紧紧拉着科隆伙伴们的手跑到了操场上,全部人员都到达了操场后,才将学生交给了带队老师。科隆的学生再一次对我校学生在演习中的训练有素的表现感到了震惊,常务副校长王彤博士告诉他们说,这种演习我们每个月都会有,所以学生早已是轻车熟路了,这么高频率的演习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在灾难面前的自救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撤离的速度和效率,在自然灾难来临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损失。

在附校欢乐而充实的生活

当天,我校校长林卫民、常务副校长王彤对科隆姊妹校的到访表示了欢迎,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副校长张继军代表附校为科隆姊妹校举办了欢迎仪式,当天恰逢张继军副校长的生日,学生们在会议室中为张副校长唱起了德国生日歌,并用德语祝贺张副校长生日快乐,整个欢迎仪式在欢声笑语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校领导与德国带队教师合影

接下来的三天,德国的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前门大街、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公园、八达岭长城,并在朝阳剧场观看了中国传统杂技表演,这三天的参观行程,让德国的学生们真正了解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感受到了北京城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华大地的神奇。

北京游

在中国伙伴们的家里过完了周末,周一的行程便是乘坐北京地铁和京津城际特快赶往天津,参观虽然近在咫尺却有着另一种风情的城市。坐在火车上,德国的学生们一直在追问“这是不是就是世界上最快的列车?”等问题,让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到达了天津市,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和意大利风情街。在尝到闻名中外的狗不理包子、天津十八街麻花等天津名吃之后,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在看到天津市伟岸壮阔的一座座横跨海河的大桥后,他们以为来到了巴黎;在古文化街头,他们支起了摊子,表演起了才艺,街里的老板和游客纷纷捧场,学生们为在中国赚到的第一桶金激动万分,虽然只有不到十元钱。在天津,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天津市作为港口城市的多元化,在老城区感受到了家乡的欧洲风情,感受到了不同于北京的一份闲散与惬意。在返回北京的时候,学生们都难过的嘟起了小脸不愿离去。

天津游

回到北京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城香火最旺的寺庙雍和宫,一路沿着国子监大街穿过一条条胡同一路走到了南锣鼓巷、后海,坐着人力三轮车,在胡同中穿梭,并且作为小记者采访了“现代”人力车夫。然后走到鼓楼大街地铁站,乘坐地铁回到了学校,充分了解北京的交通工具,感受北京人的生活节奏。

接着几天在附校的生活可一点也没有因此而逊色,学生们在学校里跟着中国伙伴们听课,将这几天在北京城的所感所见和伙伴们在课堂上讨论,做小组课题研究,然后将成果以主题报告的行程,作了成果展示,然后由老师和学生投票打分,分别评出了一二三名,我校高一一班黄飞腾和初三六班尹铮和他们小伙伴的课题最后得到了第一名。虽然只有三个名额可以得奖,可是每一组的成果报告都是精心准备,中德学生分别用德语和汉语进行阐述,将自己这些天的所见所感,告诉给大家。

除此之外,德国师生们还继续学习了其他的中国文化课程,如剪纸、书法、国画、武术等,还与中国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包饺子,结果饺子包的五花八门不说,还把自己包成了小面人。当听到带队老师刘志欣老师开玩笑似的说道,这就将是他们的晚饭时,他们的脸色可比苦瓜还要苦呢。

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就到了即将分别的时刻,10月27日星期四晚上,在学生食堂三层,我校德语师生为科隆姊妹校的学生举行了欢送晚宴,我校德育处主任杨磊代表学校参加了此次晚宴,祝贺此次活动圆满成功,并且代表学校向科隆姊妹校师生赠送了礼品,科隆的学生们还得到了学校的校服作为纪念。科隆姊妹校的Maik Boeig先生感谢我校的热情周到的招待,他说,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每天很长,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地方要去参观游览,有很多课程安排需要我们去学习,最后一周的时间,我们又觉得过的很快,因为总是感觉要离开了,很舍不得。

欢送晚宴

最后他代表科隆姊妹校送给我校学生们每人一个科隆学校的钥匙链作为纪念,还给学生带来了德国圣诞节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圣诞节日历”——进入十二月后的二十四天,都会有对应的小格子,小格子装着各种各样的巧克力,当抠掉最后一天24号的小格子后,圣诞节就到来了。学生们高兴地爱不释手。

终于到了送别的时候,学生们依依不舍的看着科隆姊妹校的伙伴们拉着沉重的箱子走来,想到今日一别将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了,两国的孩子们都留下了不舍的泪水。在学校门口依依惜别,学生们分别在各自的校服上签字,合影留念,紧紧拥抱。若不是怕要误了飞机,还真的很难将他们分开。看着远行的大巴车,学生们隔着车窗继续挥手道别,这两周所经历的一切,相信都会使两国的学生终身难忘。回去的路上,学生们红肿着眼睛,看着德语老师刘志欣老师突然笑了,说:“以后我们去德国就不怕没有熟人了!”“对啊,吃喝都不愁,也不怕有语言障碍了!哈哈!”还真是天真的孩子们啊!

送别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所姊妹校的国际友谊,并且锻炼了学生对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对国际文化的理解,拓宽了视野,为我校学生成长成为“复语复合型”的国际化世界公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责任编辑/孟娜)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