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美文选登:《倾注》

作者: 时间:2011-09-08

编者按:

秋风送爽,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北外附校的师生学子们已在飒飒秋风中踏上了育人求知的新征程。原初三年级组的语文教师梁德秀,用他饱含深情的笔墨,回顾了自己在语文教学生涯的点点滴滴,及对语文教学事业的无比热爱。

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向所有衷爱教育事业,辛勤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致敬!祝福园丁们“桃李满天下”,节日愉快!

“喂,老伴。吃饭了吗?----去跳舞吧。----回来别忘了泡脚----多放点红花-----我今晚不回家了,上午一模考试,下午去区里进修,晚上要加班改卷子。”他放下电话,就和备课组的老师去阅卷室,一判就是三个小时。

他已经年近古稀,满额头的皱纹,眉毛间的几根白色的很是扎眼。这是他连续第三年教初中毕业班了,学生中已有人叫他“梁爷”啦。有的老师也亲切的称他为“老爷子”了。他喜欢孩子们,喜欢他工作的年级组。他不吸烟,不喝酒,只是嗜教语文,为什么?“以中有足乐者”嘛,您说这不是倾注吗?

文化大革命的前一年,他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教书,结果被分配到门头沟山区,这里有青青的九龙山,有滔滔的永定水,有朴实的孩子,有深情的乡亲。每天深夜,奔腾的永定河水伴他备课。周日,葱茏的山道上留下他家访的足迹,为了访到一个男生的父亲(其母早已过世),他几次钻山沟,终于感动了这个很有个性的,在他人眼中的个别生,稳稳地当上了体育委员,学习也名列前茅,文化大革命中还成了死保他的铁杆。

农忙时的周日,他和孟庆林老师,自带干粮,到南涧村帮生产队除草,他班上居民户的孩子(除一名姓吕的女生要给单身的父亲做饭外),其余都自愿跟他上山劳动,一干就是一天。也是自带干粮啊!

秋天,他帮生产队播种小麦,国庆节他不回城,上树打核桃,全身被毛毛虫蜇得红肿,他却乐呵呵,“以中有足乐者”嘛!

妈妈想儿子,早上坐火车,亲自把棉衣给他送去,晚上七点才有火车回城,妈妈只能投宿到前门姥姥家,周一早上再赶往清河毛纺厂上班。

刘辰同学的家长看他不错,想给他介绍对象,说是一位挺好的姑娘,他笑笑说:“我刚参加工作,还没有干出什么成绩,先不考虑个人问题吧。”唉,多么的单一!多么执著!对所钟爱的工作,他是全身心地倾注啊!

难怪,他送走了第三届初三毕业生,要调回家乡海淀,他的班长,一位小伙子,一边洗脸,一边痛哭,孩子的爷爷说:“我的孙子是用眼泪洗脸啊!”这个班长叫李全德,前几年他儿子结婚时,把老师和师娘一家请回门头沟,借机与他朝思暮想的学生们欢聚一堂。当年的小姑娘,有的都当上了奶奶。

有一次,来访的朋友问他的三个女儿,你爸爸偏疼谁,三个女儿却异口同声回答:“他的学生。”朋友惊了!没办法,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因为他的恩师、启蒙老师高建铭先生,就是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一辈子只因他父亲去世请过一天事假,他要向恩师学习,做到“桃李满天下,文章遍九州”。

他正在整理已发表的论文、教学心得、随笔诗歌,准备分册成书,留给后人。他还想,下学年,去听课,听一节写一篇千把字的评语,肯定优点,特别是指出不足,帮助年青教师成长,一周听三节,写一万字,二十周就是二十万字,又是一本书啊!看,他多么率真!多么心醉!多么阳光啊!做自己钟情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难道不值得倾注吗?

人生易老天难老,时不我待晚霞红。祝愿他能心想事成,倾尽全部才思,灌注桃啊李的,绿叶繁茂,鲜花盛开。

后记:这是一模作文《倾注》的下水作文。一吐心声, 坐床拥被而写

(责任编辑/孟娜)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