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我校小学教师远程辅导备课纪实

作者:杨雅惠 时间:2020-03-06

自2月17日开展远程教学辅导以来,我校全体小学教师就进入了“居家办公”的紧张状态。

为了给学生呈现异彩纷呈的“线上辅导课”,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各显神通:有的录制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讲解,有的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还有的编写了严谨实用的学习任务单。一堂堂精彩的“辅导课”牵动着每一位附校学子的心,孩子们跟着老师的引导,或屏气凝神,或高声吟唱,或蹦蹦跳跳,或写写画画,而且,还能随时与线上的老师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交流,学习劲头比在学校里还要足。

可是,在这些精彩呈现的背后,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老师们付出了比平常备课多数倍的辛苦劳动……

镜头一

2月17日,本该是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校园,迎接新学期的日子,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的开学延期了。假期延长了,为了让孩子们在这个延长的假期中得到有效的指导,语文组教师在特殊时期实现自主成长。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在教委、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同时,语文组教师倾力为孩子打造出多样化的绘本阅读。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纸质书购买有很大困难,教师们合力从微信公众号上、从网页上搜罗了各种资源。经过积极有效地研讨,筛选出清晰的图片,同时将图片上不清楚的文字重新排版,结合语音和视频,把图片做成PPT文件,每一幅图都按照绘本书籍的要求配上文字,这样才有了每天语文学习中推荐给学生的电子绘本。考虑到学生的识字量有限,教师们还给每个绘本配备了视频或音频文件,整理这些视频、音频文件让习惯用现成教学资源的老师们学会了剪辑、录屏等“新本领”。每一份电子绘本学习资源都凝聚着教师对学生满满的爱和期许!为了更加专业的引领学生成长,教师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进步!

镜头二

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逐渐适应,从站在以往熟悉的三尺讲台到端坐在电脑屏幕前……疫情当前,在严格遵守有关教学规定的前提下,我校数学教师们开启精心备课之旅。为了确保每一节课的高质量完成,教师们用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下载各种录屏、录音等软件,同时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数学组教师一次又一次研讨每一张PPT的停留时间,每一句话的语速,每个字的大小,每张图片的清晰度等,这些均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有所收获!每一节课的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怀孕9个月仍然坚守工作岗位的准妈妈——热情的王老师,因为怀孕带来的妊娠反应和日益笨重的身体让原本得心应手的工作需要花费更大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完成,但是王老师仍然坚守岗位,没有半点松懈。因为她始终心系孩子,有着为工作负责的精神。王老师凭借着一份责任心,更加用心的陪伴和引导孩子们,真是别样寒假别样情!

为了更好的投入备课,为了找个更安静的地方,李老师在没有暖气的客厅里,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只要工作,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阴天还是雨天,都静静地坐在那里。手冻僵了就搓一搓,脚没知觉了就跺一跺,寒冷不是问题,一想到屏幕那方的学生,心里就阳光灿烂。时常为了完善课程,为了修改学习单,工作到很晚。李老师常说:没有暖气?有棉袄!没有尺子?有卡纸!对老师来说,哪有什么困难!李老师用行动吹响了居家上课的集结号!


镜头三

延期开学虽然不能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但是研究性学习我校教师从未缺席。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隔空相守,我校体育组教师克服重重困难,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感受到老师在身边,体育组全体教师发挥“朝气蓬勃”的正能量坚持自己录制课程资料。从内容的选择、形式的设置,到练习要领、强度、密度等,无一不是反复琢磨,一遍又一遍地研磨出来的。

尤老师,家住贵州毕节,当地信号较差,为了保证孩子们远程体育锻炼的正常进行,尤老师走出家门在杂草丛生的山顶寻找信号,将课堂搬到田野里,搬到树林里,搬到山坡上……他搬着小板凳到户外“信号最好”的地方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周围的小山坡、草坪、树林……都留下了尤老师的足迹。“哪信号好就往哪走”是这位年轻教师最纯朴的回应,是爱国爱校爱学生最质朴的表达!尤老师说,若天气好的话就可以去更远的山坡上,那里信号会更好!但实际情况是山上不仅气温更低,有时候还会伴随着雨雪天气,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尤老师没有退缩,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教学工作。一座小山、一片树林、一方草坪、一个小凳子,成了尤老师的“三尺讲台”,他在寒风中一坐就是半天,这才造就尤老师带给学生的“空中课堂”。

与多数教师不同的是罗老师和梅老师(夫妻)、谭老师等,他们既是附校的教师,又是附校的家长。白天,他们除对学生进行远程辅导,还要陪伴自家孩子每日学练,所有的备课、录课都放在晚上或周末完成,有时一干就是一整晚!为了使远程体育课更加新颖、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他们常常带上自己的娃,亲子上阵,录制体育锻炼视频,让远程体育课变得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锻炼,把每天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远程在线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老师身后一个家庭的事,全家总动员,落实责任,创新思路,凝聚力量,坚持不懈的完成任务!

镜头四

为寻求更好的线上授课内容,我校科学组老师多次召开线上教研会议,筛选内容、完善细节,一遍又一遍地筛选,一遍又一遍地教研,汇聚成一堂堂精彩纷呈的科学小课堂。一个鸡蛋、一瓶水……生活中普通的物品变成了课堂上实验的原材料,看似简单的小实验是老师们集思广益,凝聚整个团队的智慧打造而成。



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家庭小实验活动颇受孩子们的欢迎,每节课都有学生的佳作。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有趣的现象,在动手中体会科学的奥秘,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镜头五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在远程教学中,尤显得重要!因此音乐组的老师巧设悬念,用富有吸引力的谈话导入,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段、模拟趣味情景、讲音乐故事等方式,将主题渗入其中,通过听、看、动、想、说的方式来深化、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镜头前的短短几分钟,看似不长,可录制的背后是一遍又一遍地重来,录好了配字幕、插入欣赏、结合乐谱……老师们还扮演了导演、配音、剪辑等多重工作。瞧,一个玩偶被开发成课程中的人物角色,玩偶有了名字,有了生命,玩偶让课堂有了活力。

镜头六

美术组老师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以创造性的新思路坚守教育阵地。纸杯成了画圆的小工具,几张彩纸、一把剪刀,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朵立体的彼岸花……一个个精致的手工作品、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绘画作品,让春天走进了室内,让居家隔离的学生感受春气息。在一个个美丽可爱的学生作品背后,是美术老师们反复经过试验,进行一遍遍的教学示范录制和剪辑而产生的。他们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祈盼学生们在家也能感受美,创作出特殊时期的大作。

同学们在家中拥有一个不一样的课堂,采撷别样的收获,用微小的力量制作精美的手工抗击疫情,静待春暖花开

在这个特殊时期,英语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阅读大餐。低年级通过阅读英文绘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关注思维发展,为此老师们可谓是使尽了浑身解数。时而化身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整合活泼悦耳的英语歌曲歌谣;时而化身为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用英文绘制色彩缤纷的手抄报;时而化身科学老师,以CLIL理念带领孩子们畅游在动物世界的神奇,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感知、运用语言。不仅如此,课堂中老师们采用话题、情境式教学,关注语言的趣味性,课后布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中高年级的英语老师们将远程英语课堂变成绘本阅读、诗歌鉴赏品读、原著小说阅读、时政新闻剖析的阵地。老师们带着学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短篇,走到为武汉抗疫大战声援的英文演说; 从经典传统文学的译作到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从一字一句开始学习语言知识,也从深度的文字阅读中习得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阅读品质。同学们更是在一幅幅思维导图、一次次绘本朗读,一件件生肖作品的制作中找到了语言学习的价值,让英语学习变得灵动起来。


   为了让孩子在家里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我校的老师们,分别在各个教研组内开展了教研活动。大家以“停课不停学”的精神为出发点,认真聆听了海淀区网上云课堂的学习内容后,结合课程标准以及我校学生的学情,在教研中积极讨论、集思广益,共同给孩子们提供了适当的学习计划和丰富的学习活动。



冬已尽,春来临,山河将无恙。我们共同期待,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场疫情会很快结束。那时,我们将满怀感恩和喜悦,返回春意盎然的校园,与孩子们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

供稿部门:一年级组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