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古,诗润流光——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寻找诗行里的春天”主题活动

作者: 时间:2020-04-07

“春雨杏花满清明,追思犹怨水烟轻”。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慎终追远,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品鉴、积累中华经典诗词的热情,小学语文教研组以清明节为契机,开展了“寻找诗行里的春天”主题实践活动。

一年级老师为学生提供了清明节由来的视频资料,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清明节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清明节有家人团聚、外出踏青、祭奠先人等传统活动。视频观看结束后,老师还为学生推荐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古诗吟诵。孩子们通过诗歌吟诵将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内化于心,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生活。

二年级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时令、气温、习俗、谚语,让孩子们了解到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要珍惜农时,参与劳作。清明时节,有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传统活动,以此鼓励孩子们多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背诵古诗《清明》,植根民族记忆,传承传统文化。

三年级从孟春、仲春、季春三个角度出发,分别积累了每个阶段的不同古诗,尤其是有关清明节的古诗。通过老师给的古诗资料,学生知背景、晓作者、明诗意,并以制作古诗卡片或书签的形式呈现,学生作品精巧美观。同时,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查找资料,以视频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大家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清明节。

四年级学生观看清明节介绍小视频,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学习吟诵古诗《清明》,感受诗韵。同时,老师们也为学生介绍了做风筝做青团的制作过程,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活动和饮食风俗。学生利用清明节假期,开展清明节社会实践活动。

五年级主要开展了“清明诗会”活动,重在利用学习单让学生积累关于清明的诗句。在活动中,老师给出了多句含有清明典故的诗句,比如:有祭扫的、踏青的、游春的等等,旨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在学习中,程颢那首《郊行即事》引发学生共鸣,那句“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更让学生们寄托了春外郊游的美好愿望。学习了清明诗句,孩子们又利用诗配画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六年级开展了以“以诗寄情”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借助音频、视频资料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同时还通过朗诵、抄写有关清明诗词的方式纪念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爱的歌儿来轻轻唱。”学生作品整洁美观,朗读声声悦耳。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积累了经典诗词,体会到了诗歌的魅力,而且了解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愿共赏“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惜美景“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