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活动】成长小课题 教育大智慧——我校第二届“附校小院士”小课题结题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作者:陈晓华 时间:2021-03-25

3月25日,我校第二届小学生课题结题成果展在国际展厅举行。17个小课题研究小组历时3个月,从选题、开题、调查研究到顺利结题。结题的小课题组成员被评为第二届“附校小院士”。

小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意识,拓展科学研究的范围,让学生在讨论、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小课题除了在校内展示,也参加了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17个小课题研究主要依托于我校田园牧场的动植物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研究领域涉及生命科学、社会调查等。在田园牧场中参观小动物,学生好奇不同的天气情况对孔雀的行为会有什么影响,于是诞生了小课题《不同天气对孔雀行为活动的影响》。鸸鹋看起来像鸵鸟,但究竟是不是鸵鸟呢?学生通过观察鸸鹋的各种特征、行为习惯,与书籍上查阅到的鸵鸟资料做比较,最终经过研究小课题《鸸鹋是鸵鸟吗》解决了疑问。更有鸟类爱好者对北京地区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鸟类的倡议。

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我校小学生也找到了一些贴近他们学习生活的课题,比如发现身边戴眼镜的小伙伴人数增加的现象,制定了《小学生近视高发戴眼镜的原因》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零食和课外班当然也逃不出我校小研究员们的调查之眼。初中的学长和学姐也给他们带来了自己的结题汇报,分别为《再生水对河岸带柳树水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基于岛桥结构的类皮肤柔性LED阵列电子器件研究》。小研究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提问互动环节中涌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柳树的样本是否会受到伤害?柔性材料是什么?采样后的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再生水会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场面好似学术小粉丝答疑会。

       
               

      

始于好奇心,学生们以关注到的现象为出发点,提出一个个可研究的科学问题。忠于探究精神和热情,学生们无论是从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还是实验、记录环节都显示出了小科学家的毅力和风采。

“讲一口好外语”是我校的“五个一”工程建设之一,作为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自然不会错过用英语展示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附校小院士”的课题汇报吧!



附:小课题项目组成员名单

序号

班级

结题学生

小课题名称

1

六(7)班

邢蜜、沈棋岚

关于北京海淀区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班情况的调查研究

2

四(5)班

綦芳菲、郭子墨

写作业时听音乐好不好

3

四(4)班

刘奇洋、陈希、李奕璇

小学生近视高发戴眼镜的原因

4

三(5)班

欧阳若昔

不同天气对孔雀行为活动的影响

5

三(7)班

孙一一、张一诺、刘俊熙

鸸鹋是鸵鸟吗

6

四(9)班

四(10)班

徐圣尧、陈天奕、张馨予

大米饭在不同环境下的霉变情况

7

五(9)班

汪子宸、曾彦喆

儿童零食调查研究

8

六(9)班

龚惜文、王若涵

北京地区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9

四(5)班

葛百睿、朱佳琳、付畿芳

猫和狗能否和睦相处

10

四(4)班

周辰雨、王紫瑄、汤云舒

小学生对海洋污染的认识程度

11

三(10)班

王晨曦

家猫生活习性观察研究

12

三(10)班

郭泰然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背诵古诗的研究与实践

13

五(4)班

隆雨祁、熊瑞冰、庄严淇

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

五(9)班

高子悦、降子雯

虎皮鹦鹉行为活动的观察研究

15

五(9)班

张瑞子、薛茗心

孔雀行为活动的观察研究

16

五(9)班

于子轩、袁夕焪、邵意轩

水分对小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17

六(10)班

萧文甫、崔芾尧、岳芳竹

鸸鹋的身体结构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教研组 陈晓华供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