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色课程】以美启智,以美润德——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介绍

作者:宋亚楠 时间:2021-04-08

艺术是学生向内探索心灵、探索自己的一种方式。进行艺术教育,正是用艺术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去唤醒生命内部的温暖和力量。我校小学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美术老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了十余门美术类校本课程,让艺术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健康快乐成长。

快来看看,这里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你要PICK哪一个?让我们踏上这趟美的旅程吧!

指尖的魔力——沙画

一捧细沙,一双妙手,瞬间定格成一幅灵动的画面,又在指掌勾划间迅速切换,给大家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和诗意般流畅的视觉享受,这就是沙画艺术的魅力。

我校作为国内最早开设沙画课程的学校之一,至今已经走过了近7年的历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沙画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在原色沙画基础上,我校师生共同探索尝试加入了彩沙,并与音乐、书法、双语朗诵、国画等多元素相结合,使得我校学生在沙画创作的艺术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沙画课上,同学们用手中的沙子,绘出一幅幅灵动的画面。

 

匠心艺术——陶艺

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于2018年开设了陶艺课程,一块泥经过揉泥、制坯、修整、上釉、烧制等环节,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艺术品。看似简单的陶艺,其实有着复杂的过程,其中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考验心性的艺术。我校将这一门传统手工艺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陶艺教室中体验美好的制陶艺术。

为营造良好的陶艺氛围,陶艺教室的布置也颇具匠心,陶制的洗手池、木制的展示柜、专业的制陶工具、多台拉坯机、各色的釉料等一应俱全,浓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小泥人儿”陶艺吧中,孩子们释放天性,陶冶艺术情操,在专业课以外有另一番收获,学生作品连续三年参展海淀区稻香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陶艺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吸引众多同学们塑造出一件件精致的陶瓷艺术品。

光影的魅力——皮影

皮影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小学于2018年开设了皮影课程。从此,老师们不断地尝试与摸索:从给学生讲解皮影的历史、材料、如何制作等知识,到把竿操作、配音乐跟演,学生也在老师和外聘专家的教导下迅速成长起来。从认识皮影到角色练习,皮影选修课的学生们现在均已成长为“表演达人”,拿起影人就能让角色生动地“活起来”。在我校2018年小学生元旦联欢会上,皮影剧《金斧头银斧头》带给了大家诸多欢笑,也在全校学生们的心里播下了诚实和善良的种子;2019年的皮影剧《狐狸与乌鸦》获得了全国少儿皮影大赛银奖。2020年,皮影剧《武松打虎》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水浒好汉机智勇猛、为民除害的英雄气概。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演出,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渐走进并热爱着皮影艺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的传承上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19D47

镜头前的美好——摄影

摄影是学生未来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技能,不仅可以记录生活还能够表达审美态度。我校摄影课强调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在有趣或具有生活气息的主题体验中掌握相机的各项操作技能以及生活实用摄影小技巧。摄影社团的学生能够通过项目探究来表达和传播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和审美态度,还设计制作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呢。学校有美丽的校园拍摄环境,有专门的摄影灯、背景布等室内摄影设备,摄影小记者也记录着学校的各大精彩活动。市、区级等教育公众号上经常刊载学生的摄影作品,在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海淀区美术教研员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研讨会中,我校小学摄影社团的摄影作品也被选入其中进行展示。 

水墨天地——国画

国画能够陶冶情操,形成深厚的文学修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都有很大帮助。我校开设国画课程引导孩子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在课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和自然,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发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纸上宝石——藏书票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我校自2015年开设了藏书票,2016年在两年一届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藏书票大展”师生获得奖项。

布韵满园——布艺

布艺以布为原料,集民间剪纸、刺绣、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中国布艺代代相传,多表现对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倾注了人们无尽的智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布艺的学习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学生真的启迪、艺的熏陶、美的享受。它能充分调动学生调动眼、手、脑的协调合作,进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将美的工艺和美的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根植于心。学生布艺作品连续两年参加海淀区稻香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

缤纷世界——纸粘土

纸粘土是一种新兴的新型环保、无毒、自然风干的手工造型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多种创作手法,使物体从二维的平面绘画思维过度到三维立体的雕塑制作思维。创意纸粘土课程是我们了解孩子的窗口,从他们的创作中可以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的情感、心绪、性格、兴趣和爱好,从而进一步关心和教育健康成长。

趣味玩泥巴——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校于2021年开始设了泥塑选修课,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多媒体教学设施的配置。能够多维度的提升学生的感知力、空间想象力、空间造型力等,大胆表现所感所想,感受泥塑魅力。

青春梦幻——动漫人物

动漫人物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动画漫画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和绘制动画漫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动漫相关的文化、思维和思维拓展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素养,把动漫制作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小世界——微景观

造物有灵,美物抵心。微景观的美学,将真实世界的景观在符合美学原则的基础上以微缩、精致的方式创造浓缩式的微景观,于方寸间微缩自然,创造美丽的微观世界。微景观制作让我们丰富想象、表达自我,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人心中柔软地方的写照。锻炼运用素材的能力,培养审美造型的能力,训练生态搭配的能力。从公园花园、花鸟鱼虫市场、城堡、树屋等地获得素材、灵感,使用综合材料,充分运用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生态微景观作品。

笔墨传精神——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北外附校书法社团是由我校书法爱好者共同组成的学生社团组织。我校早已把书法教育工作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社团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欣赏能力、道德素质和艺术修养为主要内容。 挥毫展风采,笔墨传精神!社团成员们积极参加学校、海淀区及全国组织的各项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方寸之间——篆刻

篆刻艺术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北外附校篆刻社团学生们用他们稚嫩的手创作出的一枚枚精致的红色印章,刻出了他们所思所好,社团的成员积极参加近几年的艺术节篆刻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北外附校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站参观完毕。别走开,下一站更精彩……

 

(供稿:小学美术组 宋亚楠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