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同课异构是指选用统一教学内容没根据学生实际、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精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是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本学期,我校初中文综组积极将同课异构与专家进课堂有机结合,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分别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2021年4月8日上午,初一政治备课组崔岩、杨晓琴两位老师对《青春的情绪》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海淀督学、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学科带头教师马欣迪莅临我校进行听课指导,我校副校长高雁鸣、杨磊以及文综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
崔岩在授课中,选取学生熟悉的“月考”、女排夺冠以及传统文化诗词等情境素材,通过小组合作、情境问题分析、知识梳理及“情绪调色板”之变等活动,落实学生对情绪的种类、作用、青春期情绪特点以及学会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激发正面情绪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运用丰富的教学素材,课堂有抓手,情境有感悟,在课堂探究问题的同时很好地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杨晓琴围绕主题,重点从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影响情绪的因素、情绪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面对情绪几个问题出发,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逻辑思路,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中,选取了《小别离》中的主要人物“朵朵”为载体,在解决一系列青春情绪烦恼的过程中,揭开情绪面纱,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情绪,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整节课内容紧实,逻辑情绪,重点突出。
在课后评课指导环节,马欣迪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授课,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虽把握“新”教材的内容需要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中考备考、单元教学设计与本框题的关系上,建构清晰的逻辑,有所取舍,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素材的运用上,要注意取舍、多角度设问,引导学生不但理解某一知识点,而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同课异构”活动是思想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在专家的引领下,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两位老师从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青春的情绪”这一主题进行了不同的解读,演绎了不同的精彩,展示出我校教师的风采,更看到了老师们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的用心和准备。

崔岩老师课堂

杨晓琴老师课堂

海淀区督导、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马欣迪老师评课

我校副校长、初中校长杨磊在指导初中政治教学工作
(供稿:初中文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