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专家引领】互研互学促成长,青年教师展风采——我校承办清河学区“世纪杯”英语学科成果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作者: 时间:2021-04-22

为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学科和名师的辐射作用,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营造互研互学的氛围,依托海淀区第九届“世纪杯”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优课展示活动,4月21日,清河学区在我校开展主题为“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学区级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老师,清河学区李文凯、张慧敏、孙艳梅等17位老师,以及我校小学全体英语教师参加活动。

 

首先,由我校在第九届海淀区“世纪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高雪莹老师执教示范课《Ways of Contact》。本课选自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3,为词汇新授课。在本节课中,高老师通过多媒体方式直观呈现课时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感知目标语言,通过情境对话等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句子中操练语言,内化新知。本课中拓展了多种语言情境,以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本课主题“contact”在生活中的工具性和重要性,感受多种沟通方式带给生活的便捷性和幸福感。

 

随后,三年级贾娟老师执教示范课《World of Animals》,本课选自剑桥大学出版社《Kid’s Box》三年级下册 Unit7,为CLIL学科融合课。在本节课中,贾老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展示各种各样的栖息地,呈现物种多样性。老师利用问题驱动、合理设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来学习本课文本。及时拓展更多相关场景的语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栖息地的知识。最后,教师呈现栖息地遭破坏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破坏自然对动物的影响,为实现本节课人文目标做铺垫。

 

我校外教代表Colin赞赏了两位老师有趣的教学设计、精美用心的课件和教具以及拓展学生视野的视频资源,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同时,Colin建议老师们控制brainstorm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老师则可以走到小组中聆听学生的发言,以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对于问题的设计可以再多体现思维层面,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王建平老师首先肯定了我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能力,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赞赏与充分肯定,她认为,两位老师的板书设计精美、活灵活现,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本课重点。其次,老师们都将听、说、读、写有机融合于课堂中,使用不同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以听促说、以说促写,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均衡发展。此外,充分利用文本素材,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细致、有层次的活动,使知识内容难度降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另外,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强,将评价机制融入学习过程中,活动能够体现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促进导学,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衡量自己。

 

评课时,王建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王建平老师结合高雪莹老师的研究课,在活动形式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辩证性以及任务单设计的清晰性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王老师指出:在活动设计中,应更注重引发学生更多思考,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建议运用学生所生成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挑战性、综合性活动任务,鼓励学生充分交流和自我表达。

王建平老师结合贾娟老师的课指出:青年教师能够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表达自己主题语境的理解,通过实践活动内化文本,鼓励学生进行连续表达。同时,学习单worksheet的使用也是亮点,其任务设计能够加强清晰性,利于学生操作,并基于此任务单给学生提供语言支撑。此外,王老师就如何锻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进而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从思维层面设计有效问题提出建议。

 

 

教研组长李文霞老师代表全体老师感谢王建平专家的指导,并对大家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各位教师基于不同的学生情况及学习内容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她要求各备课组应从各种视角、站位,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关注英语低阶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英语课堂既有趣、又有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我校英语教师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就如何优化自己的课堂设计,使课堂更有效率进行深入思考。英语教研组也将继续就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和学习,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英语教研组 李婧怡、贺旭 供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