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学有效性——小学教师培训会

作者:程瑜 时间:2021-05-17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立足平时的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永恒的主题。5月14日下午,我校小学在国瑞厅围绕“立足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学有效性”主题召开全体教师培训会。我校校党总支书记、小学校长张继军及全体小学教师参会,会议由小学教务主任宋花磊主持。

 

 

 

 

 

 

会议初始,由 “海淀区青年教师世纪杯” 一等奖获得者,我校小学美术教研组长宋亚楠围绕参赛心得和专业收获进行了分享。宋老师描述了自己备赛、参赛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备课要多关注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获得,做好学情分析,分层设计教学活动;勤于向专家学习,向同学科的教师学习,向跨学科的教师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立体的智慧教师。


 



会议的第二项内容为小学校区语、数、英教研组长对上半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总结与汇报。

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张月华在期中工作总结中指出,语文教研组从“书写一流好文章”、“养成阅读好习惯”、“培养一副好口才”、“一笔好书法”四个方面积极推进语文学科特色发展。开学至今,语文教研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于德平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春季学期是迎接建党百年重要节点的新学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学期。 “减负增效”是当前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向发展的原动力。从学科角度,探讨“减负增效”的实施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实现减负增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单元学习主题,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数学组将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确定“单元学习主题”,围绕核心内容,抓住核心本质和目标把零散的、碎片化的内容建立起具有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的知识结构。


 


    小学英语教研组长王爽从英语教研活动、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为了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真实、具有主题意义的情境和活动中,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英语教研组在4月初举办了“Show My English,Show Myself”外语嘉年华活动。低段的一、二年级开展了歌曲歌谣展演,一年级的歌谣主题为“Animals”,二年级的英文歌会学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孩子们优异的表现也充分彰显了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注和落实。中段的三、四年级开展了课本剧展演活动,学生们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课本剧的主角Lock和Key在孩子们的诠释下变得活灵活现,通过课本剧的展演,不仅锻炼与提升了学生综合语言素质,更让学生在演绎中将课本知识巩固和掌握的更为扎实,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彰显了我校的特色英语教学成果。

 




接着,由小学教务处主任宋花磊围绕三个关键词进行总结,一是“全面”,通过三位教研组长对常规工作、学期计划实施情况和成果汇报可见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开展非常全面;二是“抓重点”,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领头羊,非常明确教研组的工作目标和核心;三是“深入”,三位组长在报告中不只是罗列了主要的教研活动事迹,呈现过程性图片,还对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和最后取得的效果都进行了分析和说明,这对下一阶段活动的继续推进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组长能通过阶段性的质量分析进行反思,并对之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



 

最后,我校党总支书记、小学校长张继军进行大会总结,第一,从三位教研组长的发言中可看出教研组的工作越来越规范。第二,教研组长的引领性越来越明确。第三,教研组的工作越来越具有成效性。教研组长一定要做学科的建设者,做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立体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名家,学同行,研究教材教法,有序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校本教研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能依赖于一种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用心去探索,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二年级部   程瑜供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