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过半,期中考试也结束了,成绩诚然可以检验我们的教学水平,但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及认真研究我们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月18日下午,高中语文组就此问题,结合我校校长林卫民前段时间的“听课随想”,在501教室进行了一次教学讨论活动。
娄老师说:教师应具备较强、完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就应有语文味,且不可只高举“立德树人”的旗帜,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政课。应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语言性、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进行教授语文。
罗老师说:语文素养不仅仅包括课本上的那些知识,更应有一定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等基本知识。语文课堂要形式多样,学生研讨、合力解答等,教师要做好引导,将主体交给学生。
任老师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具备基本的语文教育学知识及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明确语文学科特色及学生情况,关注高中语文学科的序列性、思辨性、读写结合等特色。同时,需要转换思维,还课堂给学生。
王老师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做研究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努力使自己具有更加卓越的专业品质。
赵老师说: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载体,但教师是不可缺失的。没有教师的精心指导,学习质量是很难保证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关乎每个孩子的成长。
张老师说:离开学科素养的教育只是虚幻的表演,课堂需要学习的发生,需要启发、引导、思考和呈现。
黄老师说:随着科技的发展、PPT的广泛运用,课堂中计算机仿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要取代教师,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课程质量的唯一保证,绝不能被机器替代。
老师们对于林校长的随想感触很深,讨论得也非常激烈。虞教师顺势带领大家再次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了一遍,并说:《考试说明》取消之后,我们更应该关注《课程标准》及《课程方案》,教科书是陈述课程的内容及其应开展的活动,我们教学的依据要以课标为准,认真研究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学情,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人、育人。
会议最后,虞老师提出,每位老师应互相听课,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