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研究】大处着眼重素养 细处着手抓落实——初中英语教研组研究课(一)

作者: 时间:2022-03-11

以研促教,以课带研。新学期伊始,初中英语组的老师们便积极开展了以“一师一优课”为主题的组内研究课活动。

3月3日,教研组长刘娟带头在录课室展示公开课。刘娟老师的授课内容为剑桥英语青少版第二册第七单元关于“自然灾害“的一节写作指导课,是本单元的主要输出内容,也是单元整合性输出任务的重要准备环节。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同时清晰地体现出课时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文本,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自行发现和总结英语新闻报道的行文特点和写作方法,再辅以生动丰富且层层递进的练习,实现内容与活动的充分融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实践逐步达到迁移创新。

3月9日,陶懿老师授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新目标》第十四单元的一节阅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单元整体入手,深挖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精准定位单元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在单元各个课时之中。本节阅读课,陶老师充分利用文本,设计富有思维含量并且层层递进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成为阅读理解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 体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进行了答题技巧的点拨,帮助学生关注到具体实战的“问题”。最后的输出活动,更是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师搭建的框架之下,学生既能进一步评价、应用文本内容,深化思维,又能自我检测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3月11日,张丽君老师在录课室展示了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材《新目标》第十四单元关于“展望未来”一节听说课。张老师通过自制视频自然导入本课内容,通过视频学生看到初中三年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和初中生活的美好瞬间,以及学生的对未来的畅想。接着,以学生在视频中谈到的理想引入生词和句型为后续口语输出铺垫。在每个听力环节中之前,张老师都高效的进行听前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听前预测、如何高效记录信息等学习技巧。整堂课学习氛围浓厚、轻松高效、环节紧凑但又充分给予学生留白思考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节课课本内容较单薄,但张老师通过深入理解教材,深挖本课内容和单元整体进行设计:创设真实情境、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新知和唤醒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毕业演讲稿的内容、逻辑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总结、归纳中得到锻炼。另外,张老师在任务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在学案上提供多样选择和详细的语言框架,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最终自信地完成了毕业演讲的书写和口语表达任务,成功完成了个人展示。最后,张老师通过一段自己的配音小视频让学生理解如何能确立目标后实现自己的希望,此环节和学生引起了共鸣,学生用掌声热烈回应。外教Emily在评课中写到Cora gave the students great tips to help them wit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 She didn’t just give them a task. She gave them a way to succeed.(Cora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技巧,帮助他们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她不只是给学生们任务,更是给到了实现他们成功的方法。)


三位老师授课的课型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了对单元大观念的理解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视。在以后的教研和教学实践中,全体英语教师将继续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着眼点,细化设计,紧抓落实,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质量。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