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区公开课展示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4月19日下午,高中语文教研组在501教室召开第二次公开课评课活动。黄露、陈静、赵璐、王俊霞四位老师进行了说课,之后是各位老师积极发言,对课例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个半小时的研讨时间充实而愉快。
四位老师均从课标出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教学目标确定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教学过程明晰。赵璐老师和王俊霞老师勇于挑战和突破,并不因为是公开课就刻意展示,而是扎扎实实地针对高三学生阅读和写作的难点和痛点,分别从“散文阅读”和“微写作”入手,明确高考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具体要求,强调“授人以渔”,从方法上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训练突破,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抓住得分点,进一步提升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对于学生高三的复习备考非常有益。
几位老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各具特色,反映了各位老师个性而又创意的情境创设能力。如陈静老师通过“破案”的形式,设计“锁定嫌疑人”的环节,带领学生分析鲁镇所有人对祥林嫂“群体无意识”之下的威逼迫害,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行为背后的社会根源,让学生通过新颖轻松的形式挖掘深刻的文本主旨。
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能否深入思考。从四位老师的课堂上不难看出,老师们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做到了植根素材,深挖开去,又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做到了环环相扣,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引领性。如黄露老师执教《阿Q正传》,她设计由学生小组对文本细读,通过对小说事件的探究,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归纳概括其“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及内涵。在学生进行小组成果分享交流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提出“圣地亚哥和阿Q的本质区别”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明晰“精神胜利法”的实质。接着结合现实事例,让学生思考辨析“精神胜利法”的现实存在及危害。课堂教学环节设计精巧,通过一个个问题将教材内外、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走入生活。
老师们还非常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王俊霞老师对学生原创微写作的素材利用,黄露老师具有绘画、表演才能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的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当然,每位老师的课堂在可圈可点之余,也有不小的进步空间。四位老师都在反思自己本节课的不足,也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改进措施。语文组的其他老师也诚恳地逐一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共同为语文组老师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学能力献计献策。

新课改强调高效课堂,如何使“有效”与“高效”体现于授课的每一个环节应是我们要努力探究并践行的方向。我们进行公开课的活动,目的在于展示各位老师对于教学工作的思考、探索、创新的结果,更在于激励与促进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再进步。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会呈现出更为精彩、更为高效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