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研究】疫散花开复课时 教研先行稳衔接

作者:张月华 时间:2022-06-10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兴。”当夏蝉鸣响第一声,我们告别疫情期间云端的彼此相守,盼来了复课重逢的时刻。为切实做好复学复课准备工作,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无缝对接,小学各教研组结合线上教学的经验开展了复课教研活动,对复课后的课程衔接和教学重点进行研讨。

为切实提高“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质量,保证复课后学生的学习链顺畅,语文组制定并解读了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方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和在线学习效果诊断;复课后教师利用课后时间检查辅导学生的背诵和基础字词掌握情况,采用小组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各项线上作业;制定复课后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作业评价等各方面的线上线下衔接;上好复课第一课,总结线上学习情况,复习线上学习内容,明确线下复习阶段的主要内容、具体安排与要求;做好专项复习资料与学习任务单等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与线上一致,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为保证复课顺利进行,数学组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日常的线上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就格外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天的作业及时批改,学生有问题一对一解答,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坚持做到对学生的要求不松懈;老师们将网课内容重新梳理,形成重难知识点网络构架,复课后对学生及时进行前测,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找准线下教学的起点,合理设计复课后的教学规划;各备课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商讨线上线下融合施教的措施,将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有益的补充,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继续提供线上教学服务,做好辅导工作,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学生返校复学。



英语组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的集体智慧,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过渡和衔接。继续落实精细化备课,根据线上教学的学生情况记录表,梳理线上教学学生学习的难度,发挥各备课组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商议突破重难点的有效方法,制定复课后的教学计划;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任务单的有效设计,由“教”转向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教材进行话题整合式复习,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做好重难点知识的查缺补漏,助力期末学生学业提升;梳理本学期所学话题,为学生进行口语汇报集训,为复课后进行话题Presentation口语汇报做准备,不断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音乐组针对复课做了详细的计划,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反馈,孩子们比较喜欢“音乐微课堂”的课程,复课后音乐课堂将进行内容的更新,选择延续教材和微课相结合的模式。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复课,音乐组教师认真研究和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力争缩小线上线下学生的过渡期,复课后在班级展示线上学生的学习成果,打造“翻转课堂”模式,并通过微课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创造力。



优美、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保障。那些种在田园牧场的黄瓜、西红柿和小白菜在悄悄长大,等待主人来采收。整整齐齐的桌椅和久日未见的实验柜已在科学专业教室等着孩子们归来。为更好地完成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科学组进行了环境布置,聚集教师团队的力量和智慧对复课后的教学内容开展了集体备课。



体育组教师在复课前进行了教师动员会,强调要保证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尤其要了解学生体能情况以及身体形态的变化,做好复课后体育课安全防范。老师们还检查了形体专业教室的卫生,与工程部沟通维修操场体育器材等事宜,为平稳有序地恢复和开展线下教学保驾护航。



美术组在复课前开了动员会,讨论了复课后的艺术活动、近期海淀区学生美术比赛活动、复学第一课的内容等等,希望同学们在精彩的线上艺术节后,回到熟悉的校园里继续陶冶情操,感受艺术之美。


春深半夏,风暖昼长;夏至疫散,岁月渐安。在这复课的重逢时刻,各教研组未雨绸缪,周密部署,以全面了解真实学情为基础,因势利导,做好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以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静待学子归来,引领孩子们共赏校园之绚烂美景!

                                                                                                                      供稿人       张月华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