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标精神,深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记我校小学部发展期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了义务教学学科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新课标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整个暑假期间,老师们在线参与了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教委多层级的理论学习,本学期伊始,小学部八个学科教研组在张书记的指导下,借助海淀区第十届“世纪杯”骨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的契机,教学处组织开展了名为“践行新课标精神,深耕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动。
历经一个半月的时间,小学部88位发展期教师通过分享新课标学习心得,备课组内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公开课展示,论文撰写等形式积极探究并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努力打造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堂。
语文教研组:
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时以《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基准,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备课组通过单元一体化的“研、备、教、评”的准备活动,明晰了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每篇课文的课时目标,明确重难点及教学时的侧重点。课堂上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从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读懂文章内容,到探究写法,再加以运用,既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又践行了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实现了方法的迁移运用,落实了语文要素,构建了和谐、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文化。






数学教研组:
为了走好“新课标到数学课堂的最后一公里”,数学教研组构建新课标研修共同体,形成学习型组织,每个备课组以一节核心课出发,进行了校内骨干教师和发展期教师的公开课展示活动。展示课活动中,数学教师都能够围绕“提出问题--学生探索--生生互动--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营造自主地探索空间,巧妙利用生成,将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资源,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中。


英语组教研组:
发展期教师能够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全面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目标,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之间建立关联,形成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在课时目标的落实及达成方面,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课,确保每一节课的目标围绕单元整体目标,各有侧重。此次发展期公开课,各备课组依据这种方法进行单元备课,聚焦目标以及重点,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学生的最终任务达成更有效。同时课上注重与学生的有效交流互动,通过交互式的问答及师生、生生合作,及时了解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实际获得;教师能够抓住新课标中核心教学理念和课堂实施建议来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从新课标的理念走向了新课标的具体实践。从新课标到新教学有一个“教学落差”,这就需要教师共同探索与实践,不断理解新课标、实施新教学,为英语课堂赋能,从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音乐教研组:
音乐组发展期教师教师的教学设计全部依据2022版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综合、全面、维多的设计课堂内容,田池老师的《送别》,本节课体现了创意与创新,新课先以低声部旋律为主要抓手,进行探究活动寻找合唱中“三度的好朋友”,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如何进行音程关系的建构。左爱一老师的《乃呦乃》创设情景,运用土家族三位小朋友分别代表do、mi、sol三个音高复习入手,教师通过闯关游戏,利用旋律线,字母谱、图谱、柯尔文手势等方式,让学生逐一完成每个乐句的旋律学唱。徐毓蔚老师的《小小牵牛花》通过创设了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长出花苞再到开出牵牛花的情景感将学生融入音乐,通过导入的三个环节中音的不断演变让学生感受了4/4拍和2/4拍不同的节拍和速度所带给听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了慢板、行板、快板的特点。徐毓蔓老师的《美丽的黄昏》在导入环节通过“叮咚”二声部发声练习,用木琴带入教堂钟声,让学生对建立浓郁的合唱氛围,师生合作使得教学情节继续延伸。聆听歌曲让学生主动描绘歌曲意境,建立日落黄昏画面感。王妍老师的《外婆的澎湖湾》课堂教学环节交叉融入了戏剧学科内容。情景剧的表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锻炼小组合作能力,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新课标为导向,教师关注了“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得如何”,在展示课后音乐组也及时的进行了评课,构建了“教-学-评”一致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内驱力,让学生爱上音乐。




科学教研组:
为深入领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基本理念,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的功能,准确把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将新课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科学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思维和观念”的主题进行公开课展示。从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变化、观察钢尺和鼓等物体发声强弱现象聚焦探究主题,运用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等思维分析地球自转方向、推理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的联系、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构建科学概念,进而形成科学观念。信息老师们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弹球游戏等实例中要实现的功能聚焦学习主题。通过师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结构,用循环、分支结构呈现预想的效果。设置模仿、改编等不同层次的任务,使得不同水平学生均可以获得学习增量。 教学设计上能看出教师们是基于新课标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科学思维。课堂上有较多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活动很好地服务于解决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能够体现教学的生成性。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体育教研组:
本学期初体育教研组多次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体育课提出新的要求,本月体育组发展期教师公开课如期开展,老师们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基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特征,直面现实问题,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实施跨学科实践活动,倡导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
徐温馨老师,公开课教授《队列队形》,一年级学生短短一个月已经养成较好课堂常规,教师和蔼可亲,课堂生动有趣,语气带有童趣,学生易接受,符合低段教育教学特点。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师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以兴趣教学为主线,重组课堂构架,达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要以学生为中心 ,与“练、赛”有机结合。此次公开课充分展现了徐温馨老师的教学能力及朝气蓬勃的教学面貌。
杭小萌老师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用红军长征的情境教学法创编障碍跑课程,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张璘老师通过新版课程标准形体健康的学习主题,针对水平一学生特点通过徒手、持轻器械完成不同类型的成套动作,充分展现身体控制能力,塑造健美形体,并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体育活动。健美操类运动不仅对增强学生身体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动作准确性,而且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灵敏性等。尤才成老师在准备部分中,利用哨声控制运球节奏进行运球慢跑热身;在基本部分中,主要围绕实战来进行练习,游戏“贪食蛇、穿越丛林、你争我夺”都结合了射门、对抗、防守等技术,通过更贴近实战的组合练习来让学生的技术更为实用和有效,同时,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美术教研组:
美术组发展期教师公开课展示出了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的长足进步,不论在教学语言、板书、专业基本功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都朝着优秀教师迅速进步。关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与教师一起解决重难点。关注到美术课堂的情感温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所教艺术作品及艺术家当时的创作情感从而创作出一幅幅富有情感的艺术作品。其中贺佳宇老师语言亲切、优美,教学环节清晰,课堂学习气氛好,学生感受到了丰收的概念和喜悦之情,学生参与度高,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黄予亭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美术家达利》这节欣赏评述类课程,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状态松弛,语言优美流畅,富有吸引力,学生通过此课学会了欣赏的方法,了解了美术家达利的艺术风格及超现实主义艺术,有讲有练讲练一致,双线并行,做到了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实践环节把舞台交给学生迸发出学生自己的亮点。李亚雯老师课堂生动,教师语言幽默风趣,以小游戏“静物卡拼摆”来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了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每一位学生的作品都各具特色,让孩子们真正学会了怎样用线描来表现静物写生。



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发展期教师全员参与,老师们通过同组研讨单元整合教学,梳理了单元教学目标,整合资源后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单元整体教学更具逻辑、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法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搭建更多有助于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同行竞技,分享讨论,新课标,新课堂,教育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将继续贯穿于小学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奋发踔厉,笃行不怠。
2022年11月
小学教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