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初中复语组组长曾菁敏,学科组长蒋煜恒、孙红茜、魏譞、郭欣媛和李丝语六位教师呈现了内容多样、形式多彩的研究课,展现了北外附校多元化多语种特色课堂的魅力。
【有趣的发明——曾菁敏公开课纪实】
10月28日,组内教师、初中复语教研组组长曾菁敏在初二8班开展了一节示范课。本堂课是阅读课,主题为“有趣的发明”。
曾菁敏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通过:头脑风暴、兴趣阅读、总结提升、小组活动等课堂环节的设置,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提升课堂效率。
通过这堂课,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有意思的发明,这让学生体验到了发明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创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所特殊的学校——蒋煜恒公开课纪实】
德语备课组长蒋煜恒老师以“一所特殊的学校”为题,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体验、讨论三大环节了解德国的盲人学校、体会盲人世界、探讨社会问题,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实现了从课堂到社会的延伸。
课上蒋老师采用了新颖的“流动信封”阅读模式,培养学生们略读和寻读的能力,并组织学生带上眼罩,模拟触摸“盲文”,进行情感体验,对盲人和残疾人产生共情。带着这种情感,学生们很好地完成了分组活动,制作题为“一个黑暗的世界”的海报,提出“不占盲道”“减少歧视”“促进残运会”等建议。
最后,蒋老师用中外残疾人励志事例赞颂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价值,蒋人文关怀融入德语课堂,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你有微信吗?——孙红茜公开课纪实】
10月28日,西语备课组长孙红茜以“你有微信吗?”为题,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研究课。首先,教师通过“Dodi和冰墩墩”的漫画导入,带学生复习询问基本信息的句型,形成思维导图。这一环节注重学生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的思维品质培养,为阅读做铺垫。
接下来,孙红茜老师创设“微信朋友圈”的情景,通过展示自己微信朋友圈冰墩墩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文章结构,细节阅读复习动词变位、学习物主形容词的使用,并通过希沃白板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写作部分,教师通过展示西班牙经典动画人物Pocoyó的名片,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目标句型完成Pocoyó的写作,明确写作评价标准。之后,学生根据自己喜欢人物名片,完成写作任务。最后,老师拿出朋友圈的海报,学生模拟在朋友圈发文章的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人物:小猪佩奇、寻梦环游记的米格、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堂吉诃德、鲁迅等。本环节从分析文本,到阅读理解,再到最后的创造性应用,学生思维一步步深化,最终要求学生完成输出任务,使学生体验真实情景中语言的使用,体现的语言学习的活动观。
通过本节课,学生熟练掌握了介绍自己喜欢人物的基本表达,完成了知识的延展,增强了文化自信,收获满满。


【挑选礼物——魏譞公开课纪实】
魏譞老师秉承《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倡导的“以主题为引领,情境为依托,任务为驱动,语篇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挑选礼物”场景,巧妙地将形容词及顺接句、逆接句句型融入生活情境,给学生搭建语言输出的脚手架,让学生在“用中学”“做中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锻炼了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这是谁?——郭欣媛公开课纪实】
法语组教师郭欣媛于11月11日所展示的这节公开课是《你好法语1》中第二课《 Qui est-ce?》的口语课。本课首先从课文入手,以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隐藏语法点,帮助学生在掌握不同国家阴阳性的基础上学会搭配对应的冠词,并通过层层渐进的语法练习和听力练习加强巩固。随后郭老师以一名学生为例,展示了如何对个人信息进行提问和回答,建立自我介绍模板。课程的最后,在通过图片和虚拟身份名片为学生建立的COP27国际气象大会志愿者午餐会的交际情景中,郭老师拿出了印有真实头像的定制名片,提升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惊喜。在同学们在自我介绍展示环节中,每位同学还通过音标读出了自己环保宣言,让大家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使本课得到了升华。


俄语组计划于11月22日以“中俄冒险之旅”为题开展闯关式公开课,需要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挑战,投掷筛子后根据点数在“地图”上移动至对应关卡进行闯关,闯关成功向前移动一步,反之后退一步。如此以飞行棋闯关情景任务带领学生串联所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操练,培养俄语思维模式,体会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重新发现自己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课准备过程中,教师们多次磨课,精心备课;研究课结束后,教师们随即开展了评课活动,针对课堂实际授课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突出优点,指出不足,共同探索可以改进、提升的空间。本次研究课活动充分发挥了初中复语组组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以研促教,提升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