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走前沿,互助联合享共赢。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标的落地,加强清河学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5月17日下午,清河学区联合我校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新课标的学习活动,活动聚焦“如何有效开展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主题,我校特邀请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点评课例,并进行专题讲座。


二年级牛桂欣老师以“在感知和体验中形成量感——《1千米有多长》主题式教学”为题进行综合实践课例分享。牛桂欣先介绍了新课标新增核心素养“量感”的内容和培养学生量感的路径,以及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必要性;通过对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梳理和学情分析,强调要让学生亲历深度体验,强化具体操作,让量感内化于心,自然生长,形成素养。四年级王唯聪老师呈现了主题为《我的教室我做主》的项目式学习课例汇报。王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经历多学科综合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逐渐明晰关于“密铺”的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交流研讨环节,海淀实验二小王校长在充分肯定教学亮点特色和同时,更多地从细节入手,从存疑处着眼,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坦诚地交流,教师们研讨氛围热烈。

针对老师们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困难点,吴正宪老师进行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专题讲座。首先,她强调了该领域主要学习方式的变化,主题式学习是以学习活动为重点,是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活动机会,项目式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机会,项目式学习相比主题式学习活动更具有现实性、探索性、综合性。接着,吴老师具体提出了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主题设计要立足本学科,关注跨学科,体现真实性与开放性;目标设计要兼顾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的核心素养;任务设计要围绕核心任务展开,并规划学习任务序列;过程设计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助力多种学习方式实践;评价设计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引导和鼓励。最后,吴老师提醒老师们,开放的主题决定了学生学习活动推进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要为学生预留创造、生成的空间,教师们在跟进学习活动中,正确把握和调整自己的角色,兼顾活动的协调者、参与者、示范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不做旁观者、控制者。综合实践领域的课究竟该怎么上?吴正宪老师的这一席讲座,为老师们指明了方向。

此次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反思提升”的教研模式,开启了我校教研活动新篇章,拓宽了教研新渠道,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我校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