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组创新型公开课《地质灾害》

作者: 时间:2011-04-14

地理组创新型公开课《地质灾害》

供稿/中学部 文/郑丽萍2011-4-14

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巨大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近来发生在太平洋沿岸各地大大小小的地震,很多人都开始关注地震灾害。作为地理组的老师们,我们也在探讨日本的地震,关注目前的各种灾害,最终一致同意推举孙程老师做一节地震灾害的公开课。孙程老师于3月29日在高三(2)班完成了一节创新性的公开课——地质灾害专题复习。

孙程老师的公开课按以下步骤开展:一、考纲解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把握的考点;二、具体分析三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落实第二个考点;三、以日本311大地震为例,落实第三、四、五个考点;四、选取典型的高考题进行练习,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五、以文综启示结尾,启发学生关注政治和历史的可能考点,强化地理学科在文综中的重要性。

本节公开课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完成的比较顺利。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1)为了落实地质灾害的相关考点,采用有效的地图、形象的图片、震撼的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辅助教学,效果突出。(2)通过设问的方式一步步启发学生,引起学生思考,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选取典型的例题,在课堂进行练习,关注重点内容的落实,为高考应试做铺垫,推进教学的实效性。

孙程老师这次公开课的最大的亮点是敢于创新:一是抓住热点,利用社会热点辅助教学,完成高考《地质灾害》专题复习;二是授课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总结了某些问题的答题要点,简明扼要。三是作为地理学科的教师,将知识点结合当今热点延伸到文综的政治、历史,进行文综启示,通过创新升华了课堂。

课后,孙程老师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认为本节课在节奏上、在师生互动上还存在某些不足,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总体来说,孙程老师的课做到了“创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是一节成功的地理课。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