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前行
开学以来,高中数学教师在组内上了多节公开课。期间林校长和区教研员张晓东老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使组内教师很受益。每位教师都进行了反思。反思主要聚焦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该讲的讲了没有?特别是核心方法,还要经常讲。《平面解析几何初步》是用学生熟悉的平面几何的图形——直线与圆,让学生体会、理解、掌握把几何问题代数化的一般方法。
在讲《圆的方程》时,需要把学科思想讲给学生。直线是我们最熟悉的、最简单的图形。前面学了直线,我们是如何研究位置关系的?(直线→方程,用方程来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即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的问题)。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还有三角形、圆。而三角形是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不交于同一点)所得的三条线段构成的图形,交点可以用方程组求出,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求出边长。研究三角形,用直线方程就很容易研究。圆是我们最熟悉的曲线,我们能不能用研究直线的方法类比去研究圆?这样让学生对本章有一个整体把握,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研究方法的理解。
第二,该让学生思考的学生思考了没有?该让学生说的说了没有?一般的,可以通过有内在联系的设问来激发学生思维,或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有时我们会顾虑内容讲不完,但是只要学生理解了,逐步掌握了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速度。我们把一章或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一定能把时间找回来。
如在讲《数列复习课》时,给出问题:设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首项相等且大于零,对应的第二项也相等,试比较这两个数列对应项的大小。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五分钟,再提问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会怎样想?让他们充分发言。当学生发现用计算的方法不易解决时,再引导学生,能不能从图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画出图后,使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答。学生有体会、有感觉了,对问题的理解自然就深刻了。
第三,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要热爱与崇拜。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林静博士来我校做讲座说的那样:教师是一个公众人物,自己代表这个学科(真是非诚勿扰)去影响学生以后的选择。我想,通过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越来越感兴趣,使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
第四,教师要真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青年教师,要多做高考题,研究高考题,这是提高自己对核心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学校培训是给教师最大的福利”(林校长语),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支持各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有反思就会促进教学,有反思就会改进教学,让我们在反思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