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第四节课,高中语文组在高二VCE班听了张国和老师的《项脊轩志》,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在这里我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亮点。
1、从教态来看:执教者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充满激情的语言给学生以感染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学科特点看:张老师这堂课突出了“析”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抓住课文中的“一间屋子,三个女子,两种感情”,调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体味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核心素养的培养看: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看: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看: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节课不难看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环环相扣,如,课堂开始用四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简洁明了;接着紧扣重点提出问题“书斋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它的情感如何,为什么?”“作者喜的是什么,悲的又是什么?”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6、从课堂板书看:张老师板书设计精简明了,“一间屋子,三个女子,两种情感”,以情感为线索,贯穿课堂,立刻让学生明白通过叙事抒发的情感。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学生能力培养看:张老师关注了学生诵读、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语文组其他老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娄树华老师说:张老师的这种文言教授方法,既避免了以往文言的传统方法,使学生厌倦,又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我去思考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不过这样的课堂,一是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二是学生必须对文本有个充分的理解预习,所以文本的理解任务就需要教师给与充分的指导,否则学生不了解文本,课堂就会流于形式。
魏礼元老师说:张老师的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对于解读文章来说,思路新颖、重点突出。我在课堂上看了旁边学生的作业,如果学生真的能够自己预先独立翻译全文,第一课时老师根据作业情况加以点拨并强调重点,那么课堂效率和效果都会很好。只是这样的方式,老师的工作量会增大很多啊
贺安宁老师说:课文容量很大,但张老师提炼精准,驾驭教材能力之强令人佩服。
乔颖华老师因为调不开课,没有听成,但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没有听成课,但张老师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讲课声音如在耳际,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良好素质,值得我学习。之前听过张老师讲文言文,我觉得张老师针对国际班,对文言文的处理舍得剪裁,放的开去,尽量让学生结合注释去理解课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
二、教学建议:
所有的教学都是百花争鸣中求发展,且语文教学始终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因此,我们只能做到更好,无法做到最好,就此提出两点建议。
1、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2、注重对文言素养的养成。文言文对于我们这些VCE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他们今后出国后的中文考试还是很重要的。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开展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