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研究】 聚焦不同学段目标,落实英语特色发展

作者: 时间:2021-11-19

1117日,我校小学邀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王建平老师莅临指导英语教研教学工作。党总支书记张继军、小学副校长宋花磊、小学校长助理廖沧龙以及小学全体英语教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英语教研活动以聚焦不同学段目标,落实英语特色发展为主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会话课研究课例展示;第二个阶段执教教师说课,英语教师集体研讨,专家点评指导;第三个阶段为观看“项目式学习”课例。旨在通过课例研究与学习,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年级崔文娟老师首先展示了一节英语会话课。文本选自新起点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Transportation Lesson 2,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进行了充分解析,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以交通为主题的内容,掌握了交通主题的问答方式。在学生操练环节采取小组合作、采访汇报等方式模拟现实生活场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在真实情景中语言的组织能力。课程结束前崔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其他国家儿童上学主要交通方式的绘本,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课后崔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进行了梳理,参加教研的老师分组讨论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在专家点评环节,王建平老师充分肯定了崔老师对文本信息的解读归纳与补充拓展,这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信息解读与转化能力;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有趣有效,引领学生使用对话式的目标语言进行交流、预测、汇报和展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沉浸式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对话感受到语言的实用功能和交际意义,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点评结束后,王建平老师就本次教研活动“聚焦不同学段目标,落实英语特色发展”的主题与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王老师指出,教学目标要具有整合性,要更加聚焦,真正实现以目标导学。通过文本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信息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语言的内化和吸收。

为了进一步拓展教师们的教学思路,王建平老师带来了一节依据英语学科活动观的项目式学习课例。这节课让老师们受益良多,也督促老师们深入思考如何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专家引领,聚力前行。教研结束后英语教研组长李文霞代表全体教师再次感谢王建平老师的进校指导,并对下一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老师们积极主动进行教学实践与探索,促进自我专业能力提升,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年级英语组   白彦芝  撰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