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有效分层——小学部李玉玲
6月18日下午,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海淀区小学英语教研员左小玉老师带领全区五年级英语教师就教师行动研究课题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来自各学校的9名教师分别围绕主题即关注差异,有效分层做总结发言。
西颐小学郭老师提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通过设置分层提问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挥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将问题分为A,B,C三类,各准备8个问题。郭老师说:“孩子们不是不会,其实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有时候不会表达。”
另外她还提出将作业分层,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完成必做题的学生能够得到奖励,完成了选做题的学生也能得到额外奖励,这样既不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还能鼓励同学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郭老师的方法让我想到曾经听过的一句话:答案不是唯一的。我试想,能不能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当作业没有统一的答案时,对学生的评价不就自动分层了吗?这样就再也不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了。
翠微小学宣腾老师提出,差异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因此我们应当认同差异,有效分层。通过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奖励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她认为,在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即时信息反馈,对学生采取多元评价,通过行使丰富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出不同评价。在前测访谈中,宣老师发现学生最不喜欢的作业就是机械的抄写,但是一定量的抄写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她将抄写作业思维导图化,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定量的抄写,配上自创的插画或者涂色,让作业的形式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不再讨厌抄写作业。
宣腾老师结合学生差异,改进教学方法的思路给了我不少启发,也开始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过去在备课过程中,总是对学生能力进行大胆猜测和预测,但是只有事实和数据才能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做好前测调查。前测调查时找到学生差异根本原因的重要手段,只有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差异,根据八大智能理论,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