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课堂作品评价性语言培养纪实

作者: 时间:2017-06-22

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同学们用的评价用词总是比较单一,如:我觉得漂亮、很美、很好看、颜色很鲜艳……学生们缺乏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例如:色彩搭配、外形设计、构图饱满、细致观察、有创意、效果突出、很特别、吸引、与众不同……等待。

在看了很多教师课堂评价时引起了我的注意,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在课堂作业评价这一环节中我有意为学生设置了4---5个标签,让学生去评价作业,如:色彩搭配、构图饱满、创意新颖、造型奇特,这样看似每一节课都千篇一律,如此单调的形式却潜意识强迫着学生从习惯到会使用专业术语,从而学生也知道从哪里可以进一步改进。渐渐的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评价作品的用词就不再单一,评价的到位和特别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雨了》这一课中评价同学作品时,有学生说:“我觉得这个同学设计的人物形象很特别,我很喜欢。她设计的男孩子头部画得比身子大,显得很可爱。她的涂色也非常均匀,但是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加上深颜色的背景的话,感觉就更加突出了。”听着他稚嫩却又中肯的评价,我不由自主地给他鼓掌,我对这个同学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表扬,还重点重复几个词汇:特别、均匀、感觉、突出等,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敢于表达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会表达自己心里的感受。

果然在以后的评价活动中同学们都尽量挖出脑袋里能记得住和用得上的词汇,虽然有的还很稚嫩,话语不够完整,但我知道他们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学会了更丰富的美术评价性语言。

通过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小浪花”,让我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相信他们会有更多的惊喜在等待着让我发现,而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则更加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课堂调控能力,善于捕捉同学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爱上艺术。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