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做起,做彬彬有礼之人——初一学生聆听礼仪讲座有感

作者: 时间:2014-03-05

在听完尹春铃教授的讲座后,我认识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礼仪时刻息息相关。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在生活中我们易忽略的一些礼仪常识,学到了很多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

正如尹春玲教授所说“礼”是尊重的意思,礼者敬人也,“仪”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也要尊重自己,不但要光说尊重,也要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即善于形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礼仪的最好呢?首先,仪表大方,语言文明,行为得体。仪表大方要求人们讲究个人卫生,面容干净,头发整齐,穿着整洁,朴素大方,美观得体。如果过于随便,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语言文明是指在公共生活中说话注意场合,和气文雅,灵活适度,不讲脏话,也没有油腔滑调,强词多理,恶语伤人等现象。

其次,互敬互让,行为得体,公共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相待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还要注意礼仪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某个地方的主人。客体是指拜访此地的。而主体则是应该坐在右边。因为右边为尊位,左位为次位。当一个国家领导回见其他国家领导时,他的姿态,服饰,和容貌都代表了他的国家。

学习礼仪,其实是会让人受益终生的一件事。因为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需要接触外界的,也没有那一份职业是不用和人打交道的。通过学习,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与仪表特点的和谐之美,综合之美,完善之美,更代表一种深刻的道德指引。

初一1班 郭效彤

昨天我听了一个关于礼仪的讲座。讲了四大要点: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外交外事礼仪相关内容简单介绍,对我的要求及建议。

在学习礼仪的重要性中,我明白了礼仪的定义:礼遇规格和礼宾次序。礼仪是“礼”与“仪”的组合,“礼”代表礼仪,平等与尊重,自我约束,礼貌,礼节与礼仪。“仪”则代表仪表,仪式和仪式礼仪器物。不仅明白了礼仪的定义,还知道了礼仪的构成要素。其构成要素有:礼仪的主体,礼仪的客体,礼仪的事体与礼仪的环境。

在第二点中,我知道礼宾次宾语与囯旗悬挂两个重要做法。我认为要学会礼仪,必须了解重要做法。在对“我”的要求方面也有深刻的印象与感想。首先要学会感恩。懂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关爱你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和同学与自己的缘分,构成了童年的美好回忆。所以我们要尊重平等,学会欣赏。其次,就是要遵纪守法,自我管理。在学校与公共场所内,要文明守礼。与人交往时,要用尊称,学会倾听,耐心。经常使用请,谢谢等文明用语。保证每天着装干净,整洁,鞋也要经常整理。同时要注重个人的口腔,身体卫生。也不忘记实际修炼。我要努力做到以上要求,达到礼仪时刻在我身旁。

最后,还有教授给出的几条建议;1,有目标,有梦想。2,常锻炼身体。3,培养兴趣。4,学会欣赏。5,作志愿者。6,自我保护。听了一个小时的讲座,似乎可以让我受用终生。我相信我会做到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听完讲座,我的感触很深,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礼仪的人,同时也学会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学会了文明用语,学会了倾听与接受,学会了文明守序……

初一1班 夏漫初

学会尊重一个人,欣赏一个人,学习对待不同人的礼仪应该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之一。从北外大学赶来的易教授就给我们上了这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将礼仪两个字拆开来看。“礼”分为三类——礼貌、礼节以及礼仪。礼貌主要是针对行为,礼节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见面时所需的形式,而礼仪是一种在礼节上的最高形式。那么礼仪的仪呢?仪是具体表达的形式。仪也分为三类——仪表、仪式和仪式礼仪的器物。因此,礼仪在字典中的解释也正是“礼”和“仪”之中的礼节和仪式。

除此之外,礼仪还有几点构成要素。第一点是礼仪的主体,如当美国总统来访中国时,中国就是礼仪的主体。第二点无疑是礼仪的客体,例如在刚才的情况中美国总统就是礼仪的客体。而第三点是礼仪的视体,所谓视体就是礼仪的环境。

礼仪的分类十分广泛。有餐饮、馈赠、着装、迎送、容貌、政务、商务与涉外。而正是因为分类如此之广,所以我们要注意的事项也就十分繁琐了。

平时,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我国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怎样怎样……我们常看到不论吃饭,还是在国际上的政事,或是两个人背后悬挂的国旗的位置都是十分有讲究的。

在中国,迎接贵宾是“左为上”而在国际上却是“右为上”,这是一定不能记错的。门对应的右边应是贵宾,而左边是主人。

而我们在平时又应该如何做到“礼仪”二字呢?

我们要做到“尊重平等,学会欣赏。”要去认真的倾听,认真地欣赏。总之,礼仪要“脚踏实地,总我做起。

初一2班 田茁弘

“喂?”“哦,对不起,我现在又不着,谢谢,再见。”妈妈刚刚接到一个广告电话,妈妈婉转拒绝的语句激起了我一串串的回忆……

今天下午,我们在进入大厅后陆续做好,而来自北外大学的教授也在此之后为我们上了一节重要的“礼仪”课。

礼仪的重要性:它的定义是在礼遇规格和迎宾次序等方面为个人,集体乃至国际社会都必须普遍遵守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然后就是“礼”和“仪”的不同意思了,“礼”的意思是礼貌、礼节、礼仪;“仪”是“仪表、仪式礼仪器物之意。

对我们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也许,我们不但要感恩,还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或许是缘分,可能在很久以后,他们可能会成为你以后美好回忆中任务的一员……所以,我们要尊重平等,学会欣赏,互相帮助。到此,我想到政治老师说的一句话:“尊重他人,被人才可能尊重自己。”然后就是“遵纪守法,自我管理。:学生要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尊称,耐心倾听,多说请和谢谢,有礼貌,生活中要着装干净,整洁;个人卫生要做到口腔,身体的干净。

这次讲座使我收获很多,礼仪———是多么重要啊!

初一2班 陈同纪

今天我们全体初一和初二的同学在学校的国瑞厅,凝听了国际关系学院尹教授礼仪讲座。

礼仪,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的词语。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像这种司空见惯的话题,我并提不起多大兴趣。可听尹老师一讲,我这才明白原来礼仪并非礼貌。礼,讲的是礼貌、礼节和礼仪。在遇到长辈时我们要问好,这是礼貌。在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服装,说恰当的话,这叫礼节。升国旗时,人们要敬礼,这叫礼仪。我从没想过如此简单的一个汉字竟会有这样多的含义,这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明明是单调的黑白幻灯片,在我眼里却像是施了魔法般引人注目。伊老师顿了顿,继续为我们讲解“仪”。仪说的是仪表、仪式与仪器,只有有了好的“仪”才能做到好的“礼”,这样仪表二字才算真正达到。我看着这两个字。心里是少有的神圣感。

接下来,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礼仪的图片,并一一为我们讲解。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有模有样地进行着分析。

时光飞逝,就在最后一个单元里,我学习到了礼仪对我,而不是我对礼仪。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要尊重他人,做到真正的对人有礼。看着投影上一张张转动着的幻灯片。不禁感到有些羞愧,这明明说的就是我们平时常犯的通病呀。原来礼仪不是随便装装,不是粗枝大叶,而是要从细节根本上体现出来。

讲座结束后,老师的话一直在我脑中回旋着。我想今天我不单单是听了一个讲座,而是学到知识,体会知识,心理的有些看法在潜移默化中悄悄发生了改变。有了礼仪人与人之间才会更亲切、更和谐、更信任!

初一3班 韩梦新

中国自古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作为中国人,更应该知礼,懂礼,习礼,用礼。今天听了尹老师的讲座,我不仅对礼仪有了更多的认识,也陷入了沉思。

对待每个人我们都应该要平等尊重。从小学到初中,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都离不开“礼貌”: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跟同学要好好相处,尊老爱幼等。而今天我更明白了“礼仪”更多的是体现出了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不光在平常的仪容仪表上,也在于内心中要懂礼节,礼貌地对待他人。而当我们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我们自己,也代表着我们的祖国。

尹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外交外事的礼仪。从几幅图片中,也让我深刻地懂得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礼仪是如此的重要。更何况作为国家的子民我们也应该懂得如何礼貌待人。

而对于我们来说,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素质,乖巧,听话的孩子。在公众场所,不能随便扔垃圾,吐痰,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在学校,要尊重老师,对待同学要友好,尊重。在家,也要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待父母要体贴,尊重。时刻都要做一个有礼貌,懂礼节的公民

“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没有年龄,国家的界限。礼貌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而要靠一点一点地去积累。真正做一名礼貌,善良,感恩,尊重他人,懂礼的中学生!

初一3班 丁莞欣

今天我们听了一个关于礼仪的讲座。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礼仪,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

先说说国旗悬挂的礼仪。国旗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标志,它代表着一国的地位与尊严。悬挂国旗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范。如果遇到一国总统来访时,外宾通过的主要街道应悬挂两国国旗,在其住所及交通工具上也应悬挂国旗。悬挂双方国旗的规范是右为上,左为下,客在左,主在右。一般把外宾的国旗挂在演讲者的右侧,为尊。

对我们而言,敬重父母,孝顺父母是我们共有的美德。子女对待父母,应该要敬重,要听从父母的一言一行。和父母说话时,一定要讲礼貌、懂规矩。如果父母批评你,教育你时,一定要认真恭听,虚心接受。无论是从哪些方面,父母对我们的批评、教育都是爱的表现。正如一句话“打是亲,骂是爱”。长大后,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

“做人先学礼”,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我们每一个都有义务和责任。个人文明礼仪一旦养成,必然会有大用处。在生活中,学习中,只要你注意好礼仪,你会受到别人的另眼相待的,你会收获不同的东西。

初一4班 赵一涵

“礼仪是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的行为。”上面的那句话是字典中“礼仪”这个词的意,在听教授的讲座之前,我一直单纯地认为礼仪就只是对身边的人诚恳有礼貌这样的浅层知识,而听完尹教授的讲座之后,我知道了礼仪是涉及许多方面的一种友善的行为。

礼仪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从人与人之前的文明举止互相谦让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对彼此的文化的敬重,都是包含在礼仪之中。礼仪其实有点像甲方与乙方的关系:礼仪需要甲方的承让、谅解与包含,而乙方需要去尽可能地接纳与融合,(其实是比喻成了两个国家。)而在我的内心之中。礼仪却是对周围所有的人的包容、接纳以及一种非常诚恳的态度。也许这不是最标准的答案,但是它却是我心里对“礼仪”这个词语的诠释与理解。

我们是在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我们的学校经常会接待一些外宾,而那个时候就需要展现属于我们附校生自己的礼仪。因为我们要给外宾们留下的并不是个人留给他们的印象,我们表现关乎着班级与学校的荣誉,甚至是整个北京的荣誉。所以,我们要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培养自己的礼仪,让我们为自己和祖国争光。得体的衣着与文明举止以及和善的语言会给我们加分。

也许现在礼仪与我们的关系不是非常大,但是我们一定会让它派上用场的!

初一4班 解岱珩

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懂礼仪,遵守有关规定。那礼仪是什么呢?它就是人们在隆重而正式的交际场合而使用的礼遇规格。也就是说,在隆重而正式的交际场合我们必须有礼貌,懂礼节。在汉语里“礼仪”的含义有:

1.平等与尊重。只有当我们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才能叫做“礼”

2.自我约束。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约束,这样才能让他人感到你是一个有家教,有修养的人。

而单字解释“礼”和“仪”就是礼貌,礼节,与仪表,仪式。礼貌包括礼貌语言,问候,礼貌行为等,这些行为可以为他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礼节就是指惯用的形式见面,可以看出他人内在素质。仪容仪表指的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也就是服装,姿态,容貌等,这些可以从表面看到一个人的内在。仪式就是议程,当对待他人所做的一系列礼节。在英文中“courtesy”指的是礼貌一般的客气态度。“protocol”指的是礼规,礼仪,外交的或军事秩序的规章制度。礼仪构成的主要要素有两点,仪式礼仪的主体,二是礼仪的客体,也就是礼仪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主体就好像是一家的主人,而客体就是要来访的客人。在这里也有一些相关的礼仪,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是左为上,而在国际中却是右为上。在一些国际会场上就可以看出哪是主体,哪是客体。在懂得礼仪之后我们就要进行自我管理,要有端庄的仪表和客气的态度。这样才能让礼仪发扬光大。

初一5班 王佳艺

礼仪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美德是一首淡雅清晰的诗,文明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泉。

礼仪,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礼仪之邦”的雅誉正式对中华民族最高的赞赏!回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礼仪处处可见。尊老爱幼的传统,继承于孔融让梨的谦恭;尊师重道的品质,得益于程门立雪的敬重;互敬互爱的情操,源自高山流水的友谊。大到祭拜祖先,小到称谓,无不体现出中华名族的高尚情操。< <礼记>>< <周礼>>的谆谆教诲,直到现在还奉为经典。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笔文化,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礼仪是美德。不是什么空话,套话,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一时片刻就能养成的。它是注重长远的坚持发展。面对老师时,躬身行个礼;公共场合是,低声细语;与人交谈时,不说脏,辱,粗的话;随时随笑好比明珠。做到这些,你也是有一个懂礼的人。

礼仪也是尊重,尊重是基本礼仪文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人们大概都熟知张良拾履的故事,张良因为对黄石公的尊重,得到了使他,受益终生的兵书。所以说尊重,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尊重他人,也是给自己留面子。

礼仪是一首优美的乐曲,礼仪是一杯甘冽的清茶,礼仪是一位益友,学会礼仪,学会美德,让礼仪之邦的美誉永远流传。

初一5班 宇妍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特殊的课,聆听了北外尹教授讲的关于文明礼仪的知识讲座。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讲座内容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外交礼仪了,在中国,座位次序遵循着左上的的原则,而在国际上却以右为尊。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贻笑大方的。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外交场合悬挂国旗既是一种外交特权,也是一种外事礼遇。庆祝本国或驻在国重大节日时,也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和对驻在国的尊重。 国旗悬挂有很多种,例如:

1、在建筑物上或室外悬挂国旗时,一般应早晨8时升旗,日落降旗。升旗时,国旗要升至杆顶。

2、遇需悬旗志哀,通常降半旗。先将旗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降旗时,先将旗升至杆顶,然后再下降。

3、按国际惯例,悬挂双方国旗时,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

4、国旗不能倒挂。正式场合悬挂国旗宜以正面(即旗套在旗的右方)面向观众,不用反面,如果旗是挂在墙壁上,避免交叉挂法和竖挂。

5、悬挂多国国旗时,东道国的国旗应置于显著的位置,其他国家的国旗按字母次序以东道国国旗为中心,排列于左右两侧。

6、并排悬挂不同比例的国旗,应将其中一面略放大或缩小,使旗的面积大致相同。

通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一些礼仪文化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懂得了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是多么重要。学礼仪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初一6班 孙宇鹏

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方法。所以在昨天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与礼仪的讲座。在这次讲座里我认识到里许多我之前并不知道的知识。我清楚地记得一句话:“人无礼,无以立。”

在这次讲座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教授讲述的关于国家主席、重要官员之间的见面礼节,因为我觉得只要把这个问题弄懂了,就不会再在看新闻的时候弄不明白为什么主席站的地方不是固定的,听了这次讲座后我明白了。只要注意观察就会知道在我们国家自己开的重大会议的时候,官职较大,地位较高的人总会站在左边,因为在我们国家为了表示尊重,总是让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站在左边。但是在国际上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较重要的人,或者是客人是要站在右边的,在国际上人们认为让客人站在有面试很尊重别人的。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来我国进行交流那么在发言的时候我国主席就要站在左边让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在右边。这次讲座解决了我的一大困惑。

还有一个比较令我关心的是——国宴。国宴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饮食文化水平和民族特色,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在英国,重要的国宴,女王要亲自下去检查。在美国,国宴宾客的名单,有时由总统亲自选定。据说里根总统对国宴最讲究,里根总统的夫人南希几乎要监督国宴的每一件事,要和社交秘书、花卉设计师、厨师和侍者总管商讨方案,交待注意事项。国宴开始前,她还要去厨房品尝一下主要菜食的味道,并亲自安排就餐地点。国宴最重要的不是菜品,而是国宴的礼仪、规范和体现的社交价值。各国都非常注重礼仪。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礼仪方面的知识,从今天开始就做一个彬彬有礼之人!

初一6班 隗靓艺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