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我们清楚地看到孩子在这一年中的成熟和转变。
在老师的倡导下,将这一年期间写的短文、心得选编成《熹时如金》一书,书名既包含了熹熹的名字,又谐音“昔时如金”,记录着过去一年的如金岁月;又可谐音“惜时如金”,激励熹熹珍惜未来。
尽管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文章很不成熟,将其汇编成书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既可以记录成长成熟的轨迹,又可以作为对学生有效的激励——未来的写作他们一定会更加用心,更加精彩。
在此,我要感谢熹熹的语文老师王彩花老师,感谢老师近一年来的悉心教导,感谢老师的创意和引导,我和老师们一起期待同学们更精彩的未来。
就像空中的云朵,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学期就在不知不觉中飘然远去了。就在开学时,我还担心学校的寄宿生活会远离父母的关爱,远离熟悉的老朋友,身边只有老师的严厉训导和陌生的新同学。没想到因为遇到她,我竟从一个处处由父母照顾的小女孩,渐渐成长为一个乐观自主、充满自信的中学生。
怀着不安的心情走入校门,漂亮的校园、设备齐全的教室、舒适整洁的宿舍,所有这些都没有让我兴奋起来。我走在楼道里,周围人来人往,不知道教室在哪里,我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走着一位个子高高、身材高挑的女老师,在学生堆里分外显眼,我紧赶几步跑过去追上她“请问.....初一七班在...”还没等我说完,她就拉住了我的手,轻轻一句“跟我来”,把我带进一个教室,随后走上讲台。原来她是我的班主任!真是戏剧性的相遇。
坐在教室里,看着四周陌生的面孔,觉得恍恍惚惚的,好像心里塞了个硬梆梆的东西,后背又好像被掏空了,没有依靠。当我不安的眼神望向老师时,正迎上老师的目光。也许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了什么,老师向我亲切地微笑起来,直到我的笑容也出现在脸上,她才移开目光。在她的微笑中,我的心顿时觉得暖暖的,也踏实了许多。
忙碌的白天过去了,晚自习上,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个电视短片,片名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开学第一天》。片子放完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像是开了锅。一个说:“片子里不是说要给最亲密的人一个真诚的拥抱吗,我们应该响应啊。”另一个说:“最亲密的人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现在他们也不在这儿呀。”……
听到这话,原本就想家的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周围的几个女同学受到我感染,也一个接一个地哭了起来。原本热闹的教室立马安静下来,只听见我们几个人抽抽嗒嗒的声音。忽然,我觉得自己被拥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好像是妈妈在抱我。透过泪光仰脸一看,原来是班主任老师!她用双手揽着我的肩,两眼温柔地望着我,镜片后的双眼弯弯的,微翘的嘴角边流露出甜甜的微笑,白皙的脸颊上拂着几缕乌云般的黑发,整个人在我的泪光中像是镀上了一层水晶般的光芒。“来,老师抱一抱,不要哭。”这轻柔的声音好像是从遥远的云端随微风飘来,温暖了我原本缩得硬硬的心。我也紧紧地回抱老师,任由眼泪抹了老师一身。
第一天老师让我体会了她慈母般的温柔,紧接着又让我们体会了父亲般的严厉。她镜片后的双眼堪称是一台精密仪器,听课的反应、是不是在走神,都逃不过她的搜索,即使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的讲课中也绝不间断。一旦被搜索到了,老师就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容你,其他的同学哈哈大笑,但是你再也不敢不听讲了。
老师,您的拥抱与微笑使我体会到了您的爱;您的严谨和勤奋使我们体会到了您的苦心和期望。
这就是我和我的老师,她既如慈母,又如严父,我们之间还会有很多故事。
4月1日,在姗姗来迟的春风中,我们来到了位于郊区的青龙湖。这是中学阶段的第一次春游,我们格外期待,又有些紧张。听说这次春游可不像小学春游的形式,只是玩玩看看,而是要从实践中获得快乐,从一个个任务中得到经验。
刚走入景区大门,我们就被迷人的景观深深震撼了,繁茂的树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一望无际的湖水,湖边竟然还有一片平整的沙滩......还来不及欣赏这一切,就听老师讲起了比赛规则:每个班分为两队,分别去找八个点,队员必须完全到齐不能有一个掉队,到齐后共同完成任务,指导员会根据全队的表现给相应的分数,最后两队的分数加在一起,才是这个班的总成绩。“就这个,非常简单嘛!”“太简单了!”台下的同学们议论纷纷,可是我的心不安的纠在一起,担心起来,这是一个团队项目,个人的优秀代表不了团体,而任何一个人掉队都会拖累全队的分数……
我们班分成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女生可是个大组,一共22个人!不出所料,女生队刚出发就发生了争吵,我们几个带头在前面探路,后面的女生稀稀拉拉,跟不上队,有的在抱怨:“走那么快干什么?”“走大路多绕远?走小路多方便?为什么不走小路?”还有的同学耐不住性子,大声吼叫:“知道路再使劲走,不知道别带着大家乱走!”顿时,全队像开了锅一样,原地停了下来,争吵声搅在一起。我们几个人终于沉不住气,声嘶力竭地大吼:“你们这样吵来吵去是永远不会找到第一个点的!我们需要的是团结,一个团结的集体,照这样吵下去,永远也别想完成任务!”好像一声滚雷经过,紧接着一片静寂。大家都不说话,有的同学低下了头,班长调解道:“你们看,男队都走远了,就剩咱们一个队了,我们快走吧。”终于,全队在一片寂静中重新出发了。
终于到达了第一个指定地点,但是第一关的任务完成的并不好。做指定动作时,有的同学一直在纠正大家的动作“是这样,这样子做,你做的不对!”但是大家仍然各做各的,最后取得的成绩不理想。
经过了第一关的历练,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这次春游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后面几关,我们的心聚在了一起,不断地加快步伐,通关时大家统一行动,越来越顺利了。终于只剩最后一关了,这时大家都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人人都精疲力竭。有人体力支撑不住,提出先吃饭再走最后一关。大家正犹豫间,忽然从队伍后方传来一个纤细的声音“就这一关!就最后一关了!我们再撑一会儿!”我扭头看着这位同学,这是一个平时文文静静,不起眼的女孩,在这时能说出这种有主见的话来,我的心不由也激动起来,大声喊着:“七班女生是第几?”“第一!”“第几?”“第一!”为了这句话,我们撑到了最后,再也没有人提出中间休息了。
我们提前45分钟完成了全部八关的任务!大家全都累瘫了,东倒西歪的坐在地上。一屁股坐下来我们才想到:完成了任务后,第一个到达辅导员那里的会有加分!完了!组织这么一群“散兵”再跑一段路可要费不少事儿啊!同学们已经没有力气,怎么办......正当我们担心时,平时跑步最快的女生自告奋勇:“我先去,我先到那里占了位,你们再跟过来!”“太好了!全靠你了,加油!”大家纷纷向她投去了感动与信任的眼神。
完成了所有任务,大家在一个由湖水和树木环绕的地方享受野餐,树木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不时还有几只小蜜蜂来拜访我们,湖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们像回到了小时候,像小孩子一样嬉闹着。
当所有班级集合到一起,听到管理员大声宣布出“七班第一”时,我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同学们笑着,欢呼着,跳跃着,仿佛每一个同学身上都闪闪发光,每一个同学的欢呼声都如一支支动听的旋律飘在空中,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铭刻在每一个人心里,我深深体会到了:一个集体即使每个个体再怎么优秀,如果不团结,则是一盘散沙;如果这个集体的每个人都团结一心,那么,这个集体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团队。
“ An old man lost his dog, he was very sad......”当一句句外语流畅地从我口中流出,灿烂的阳光映在我的身上,让我一天天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拥有自如流畅外语技能。
从小学起,每个周末,我都要拿着厚厚的英语书穿过小路,来到外语学校参加提高班,从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在家里,每天都要关起门来练半个小时的朗读,从来不能间断。有了这些积累,我一直是班里的英语尖子生。但是,看到别人能开心地周末郊游,傍晚在室外奔跑嬉戏,渐渐的,周末的提高班,每天的半小时,变成了一种煎熬。
就要升入四年级时,我向妈妈提出不再上课外班了,并且保证英语水平不会下滑,妈妈同意了,但是每天的半小时朗读还要坚持。于是我就像得到解放一样,逃离了周末的课堂。而每天的半小时,也渐渐变得敷衍了事起来,常常是读上两句,就放着录音当做掩护了。
和以往一样,我又被老师推荐参加一个区级的英语比赛,直到比赛的前一天,我才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做任何的准备,急忙复习了一篇我以前参赛的文章,就匆忙应战了。在路上,我安慰自己:“没问题,参加过那么多次比赛,这次也没什么了不得的。”
直到看到别的选手的表现,我才感觉到:这回没有希望了,肯定会落选,该怎么对老师说呢,大家对我那么信任......终于到我了,我觉得自己想掉入了一个黑色的深渊,爬不出来了,脑袋里空荡荡的。我只记得自己的身体完全僵硬了,面部做不出任何的表情。评委老师严肃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是那么得犀利,那么严肃。
从考场出来,我不敢放声大哭,怕被其他人听见。我感觉周围的人都在嘲笑我:看,谁让她平时那么骄傲!自食其果!在回家的路上,那不争气的泪珠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从那之后,我又主动回归课外班,认真对待每天的30分钟,一句句流利的英语又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那一个个单词像一个个音符,组成一支动听的旋律,围绕在我的身边。
当我再次回到赛场,我的脸上不再是紧张的神情,而是自信的微笑,我觉得评委老师的眼神也很亲切了,每次的比赛也不会空手而回了。
我要感谢曾走的这段弯路,靠它的修正,我才意识到应走的道路,就像是十字路口的警示牌,让我避开崎岖,走向梦想。
我住的楼不高,长长的,围成半个圆圈,我总觉得她就像一个睡美人,一手支颊,慵懒地侧卧着,用惺忪的睡眼静静注视着怀抱中的小院。我家的后院不像长城那么雄伟,不像天坛那样闻名于世,没有颐和园的雕梁画栋,也不像故宫御花园那样曲径通幽,精致细腻,但她一直是我心中最美的院落。
从我卧室的窗户望去,圆伞下的座椅隐匿在高高低低的植物织成的帐子里,石桌石凳静静地围坐在雪白的藤萝架旁,等候着主人的光临。
小院的春天是生气蓬勃、鲜艳绚丽的。每逢初春的脚步匆匆迈过,柳树就得意的换上一头鲜绿的长发,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飘摇舞动;迎春花也不甘落后,婉转柔美的细杆上密密缀满了鲜黄的花儿,堪称这个舞台上最绚丽的舞裙;还没等到迎春花飘落,鲜粉色的碧桃、紫色的藤萝花、大如婴儿脸蛋的玉兰也纷纷扬扬地摇曳生姿起来。刚刚从深冬中破壳而出的小院,就像我手中的调色板,尽管我调上最鲜明最亮丽的色调,也描画不出她的艳丽,更画不出她的芬芳。
等到蝉无休无止地叫起来,我知道那是它在宣称:夏天—我的时代到来了。小院静静地换上深绿的夏衣,只在衣角点缀上些许黄的、红的月季,默默地把所有的绚烂、热闹都留给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们了。雨后的时节是最热闹的狂欢,雨水、雷电和泥土混合的清新味道是最好的请柬,蜗牛团队似乎是最早到来的客人,它们温润的身体和雨后的空气和谐地融为一体,一片片群聚在杨树、围墙、石柱的背面,以为这里是最僻静的客厅。蚯蚓是癫狂的家伙,它们从花畦里醉醺醺地爬出来,跌倒在石板路上,看样子是把雨水当作佳酿,喝的太多了吧。肚皮圆滚滚的喜鹊,穿得像个绅士,时跳时飞,悠闲地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后院了。最讨我喜欢的要数来来往往的小麻雀了,一个浅浅的水坑就是它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张开翅膀,蹲下身子,在水里叽叽喳喳一阵扑通,小小的身子立刻胖了许多。这几个刚走,那几个又来,每到这时,我都屏住气息静候一旁,贪婪地欣赏它们的可爱,生怕它们恼怒我的偷窥,放弃了这个“小院天池”……
夏天一走,小院似乎就落寞起来了,只有蒲公英、松果和梧桐树的果实能够满足我的贪心。我耐心地用吹气礼送走每一朵蒲公英,祈祷它们明年更多地来这里定居;跳到最高去够一只松果,好奇地检查一下有没有结出好吃的松子;像巨人一样的梧桐树身上可不好动什么脑筋的,它那蒲扇一样的大叶子每一个都比我的脑袋大,我只能等候它仁慈地洒落几颗毛绒绒的果实,让我跳得高高的再一脚踩下去,看着这颗果实在我的脚丫下变成一只圆圆的草帽。
哦,冬天,我唯一的祈祷就是下雪了。院子里的雪最干净,不像街道边的雪早被人盖满脚印。在这里,我可以随意地绘画,安静的欣赏雪粒儿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唱响,堆个世界上最丑的雪人,也不会引行人在旁边吃吃的发笑……
说不上我的记忆是从哪个季节开始的,四季的轮换是我窗上的风景画,让我的童年在季节的交替中轻快的跑去。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了家,才能够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有一个房间,有了自己的小房间,才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我的房间并不大,很简朴。它并不像传说中公主的豪华型房间;也不像那种皇家公寓;更不像总统套房......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房间,包含了我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秘密、所有的一切。
进入家门,走上楼梯到第二层,向左掉一个头,直走,就是我的房间了。房间不大,只有20平方米。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窗外优美的景色:高大的杨柳,美丽的紫藤萝,零零星星的小野花、整齐的草坪......窗户上安上了一层丝绸般的乳白色窗帘。走进房间,右边靠墙放着我的小床,上面安着淡粉色的纱帐,透过纱帐,可以看到墙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墙纸。
紧靠床头放着一张梳妆台、一个书柜。梳妆台上铺满了小头花、发饰,通过梳妆台上的大镜子,看到了我一天天在这里长大。书柜第一层摆满了书,都是我爱看的一些名著,第二层是我从小到现在买的所有的洋娃娃。
正对房门的大窗户下摆放着一台电视。房间左手一面靠墙放的全是半人高的储物柜和书桌。我的学习用具、衣物,全都放在这个空间里。书桌很大,桌面上可以摆下一台电脑、一架电子琴。平时上面放满了辅导书和文具。
这就是我的小屋,陪我一起度过了十二年的小屋。它虽小,它是承载我梦想的天堂,是我未来的寄托......
阿拉伯数字中的“0”字是一个最小的数字,它没有崇高的地位,也没有令其他数字所欣赏的优点。然而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0”字却勾起了我的思绪。
对于人生来说,“0”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我。不是每一棵树苗枯后都不会再绿;不是每一棵小草都会得到露珠的滋润;不是每一颗种子都会落在肥沃的土地中;不是每一个的人生都会有甜蜜美好。而这些美好都是要从“0”开始,只有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奋斗,找到新的起跑线,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才能奔向那诱人的终点。
“0”是一只胜利的光环,它只会戴在强者身上。同时,“0”又是一面敲响的战鼓,让强者奋勇直前,不失斗志,人们常说,只是最好的、最大的、最美的等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才会使人拥有珍贵的荣耀,可我认为“0”却比那些数字大,地位高的东西更美丽,“0”是因渺小而伟大,因朴实而高贵,没有人与它争抢这些不值一文的“美丽”。它就是一个蛹茧,只有突破才能产生新的希望。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受人推崇的名人,都不能忘记你的终点站是由0开始的,然而成功者在经一番称颂过后又会这样评价“0”字,说它就像是肥皂泡,只有瞬间的辉煌。的确,当我们到胜利的彼岸时,又不得不告诉自己:“我又将从零开始”。0,因为能推动社会进步,它也就不再渺小;0,因为能显示自我的价值,它也就不再朴实;0,因为能把生活中的苦涩变为甘甜,它也就不再平凡。“0”是谦虚者的起点,是骄傲者的终点,“0”是一个完美的句子,写在成功的最后。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瓷器是古代中国特产的奢侈品之一,精美的古代瓷器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现代瓷器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和工艺品。
烧制瓷器的技术非常复杂,我们只能在陶瓷吧中简单体验这个神秘过程。这里我介绍一下我在陶瓷吧中制作瓷质笔筒的方法。
制瓷原料有很多种,陶瓷吧中通常都是用高岭土,当然还要有水,再备些釉色和一个烤箱就足够了。制作工序分练泥、制坯、上釉、烧制这四步。通常陶瓷吧中都为我们备好瓷泥,并代为烧制。我们只要实施制坯和上釉这两步工序。
我构思的笔筒形状,就像一口老井,又像神秘的石堆。先用瓷泥做好笔筒的底,底子做成圆形、方形、怪异形状都可以。接着,再用一些泥搓成条,切成小块儿、拧成麻花、螺旋,作为搭建筒壁的零件,再像搭积木一样,逐层铺在底子的四周,搭成想要的形状,制坯就算完成了。
做完后,把釉色涂在坯的表面。然后把它放进1200℃的烤箱烧烤。放置一个星期后,我亲手制作的瓷器就大功告成了!
这宝贝看起来泛着神秘的绿光,螺旋花纹像神秘的天眼,制坯时的歪歪扭扭现在看起来倒有一些自然的神韵。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