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间安全管理方案

作者: 时间:2019-11-26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小学课间安全管理方案

课间休息时,学生可以在教室、走廊、操场等场所自由活动,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在活动中自护他护意识感不强,由此容易引发课间伤害事故。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款: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为此,小学特制定课间管理方案,旨在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管理。

一、学生课间行为规范要求

(一)课间要求学生做到 “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慢慢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凡大声吵闹、奔跑嬉闹或行路乱窜的同学,经值日学生、老师提醒且不改进的,作口头警告一次。

(二)课间活动时,不得用手脚触碰他人身体。凡触碰他人身体并经提醒不改的,作批评教育;凡违反此规定导致自身或他人受伤的,作书面警告处分一次。

(三)课间不得进入非本班班级或其他教学场地(如一阶、二阶、录课室等),更不能进入明示禁止入内的场地。凡有意进入者,作批评教育,作口头警告一次。

(四)走班上课时,需服从班主任或路队长指挥。通过走廊过道、楼梯间时,要单列右行,不要拥挤打闹,以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凡有违反者,批评教育;屡次不改者,作书面警告处分一次。

(五)如厕时,不要拥挤,以防止发生滑倒摔伤、拥挤踩踏事故。

(六)正确使用体育设施。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在单杠、双杠等设施上做危险动作,避免摔伤。凡有违反者,记警告或严重警告一次。

(七)课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报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防止矛盾激化发生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不良后果。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及时作出响应,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或作相应的处分。

(八)严禁同学带危险利物或玩具到校。凡发现带危禁品(例如刀具、有毒物品等)进入学校的,一经查获,没收处理,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约谈家长,作相应的处分。

(九)在教室或食堂就餐,必须做到排队进入,按规定路径行走。自觉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年级部安排专人督查学生洗手。

二、加强班主任课间管理

班主任要做到腿勤,眼勤和口勤。课间休息,班主任必须进班级管理,做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是保证学生课间安全的关键。现阶段我们的安全教育以“讲道理、说意义”为多,效果并不明显。班主任可借身边的、校内的或者其它学校的安全事故实例来教育学生,最好是班内的典型事例,可以让安全事故的亲历者进行现场说教。班主任还可以带学生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地,进行现场指导。说事实,谈教训,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规范言行,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据统计,课间学生有意无意的推拉嬉闹、出口伤人、行为过激造成的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语言规范、行为文明的教育。班主任应及时发现学生间的矛盾,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大力推广文明言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预防校园欺凌。

三、加强年级教师执勤,责任到人

加强值班老师、年级部助理对本年级学生课间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安全负责的态度,认真、严格地做好年级课间安全巡视及管理的工作。

(一)一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小教楼一层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总巡视:年级部主任

1、年级部助理:负责1-5班及一层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2、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 6-10班及一层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至少进行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的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二)二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小教楼二层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总巡视:年级部主任

1、年级部助理:负责1-5班及二层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2、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 6-10班及二层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至少进行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三)三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小教楼三层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总巡视:年级部主任

1、年级部助理:负责1-5班及三层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2、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 6-10班及三层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进行至少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四)四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主教楼一层二段、三段、二层三段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1、年级部主任:负责1-3班及二层三段西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2、年级部助理:负责4-6班及一层三段西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3、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7-10班及一层二段西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至少进行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五)五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主教楼一层一段、二层二段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总巡视:年级部主任

责任人:年级部助理:负责1-4班及一层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 5-10班及一层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至少进行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六)六年级课间管理

管理区域:主教楼一层东段、二层东段及楼梯

责任人及管理区域:

总巡视:年级部主任

责任人:年级部助理:负责1-5班及一层东段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当日年级值班教师:负责 6-10班及二层东段北侧楼梯课间管理和巡视。

要求:

1、必须佩戴“课间管理”红色袖标,在上述区域进行巡视和管理。

2、每天至少进行4次课间巡视,并将执勤老师执勤照片发小学德育干部群。

(七)德育干部、干事巡视安排

一年级区域:李丹

二年级区域:李琳

三年级区域:刘佳

四年级区域:葛红亮

五年级区域:孙亚楠

六年级区域:李骏

小教四层区域:席欣如

要求:以上德育干部、干事,必须一天4次对责任区域进行巡视并拍照发“德育群”。

四、加强年级小干部执勤

建立年级小干部课间安检小组,采用安全检查小组轮岗制,逐渐培养更多的有较高安全意识的“安全少年”。年级小干部课间安检小组是学生安全自治管理的一种模式,是年级和班主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和必要延伸。

要求:佩戴“课间管理”袖标,遇到危险行为及时制止并告知区域值班教师。

五、严格落实责任处罚

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年级部主任或德育干部、干事抽查以上点位时未见老师执勤,认定为脱岗事故,第一次对该教师口头警告,第二次对该教师进行谈话诫勉,第三次对该教师进行诫勉,免除当学期评优评先资格,同时记年级部主任和相关德育干部责任诫勉处罚一次。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小学校长室

2019年1126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