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力图体现探究活动组织的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条形磁铁两极的特性,并知道磁极是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公开课结束后,科学组在小教402进行了评课,并进行了总结反思。本节课优点:引导学生走进观察、真正经理探究过程。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探究是科学的核心”这一理念,完整地展示了探究这一流程,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动手实践为主的教学意图。通过实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了有价值的经验,真正成为了探究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反思后做出以下改进:
一、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原动力。因此,通过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彩色曲别针”,营造有趣的问题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研究磁极特点的兴趣,从而自然过度到下面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这样开课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律。
二、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一“单个曲别针”感受条形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应该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看的更清楚,明确实验操作方法。实验二“5个曲别针”感受磁力大小,并给学生标准的磁力卡来慢慢向前移动,但留给实验的时间较少。实验三“铁粉盒”实验,用更小的铁粉,来感受条形磁铁中间部分的磁力。


反思总结:学生的学习,在情境提出问题并上升到思维的活动,老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同的发现、不同的研究方法,给学生交流的平台,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供稿:小学 编辑:杨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