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艺术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进校园

作者: 时间:2018-12-19

12月17日,我校邀请度一古琴馆馆长杨力老师为初一、初二年级举办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讲座。

杨老师首先向初中同学播放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在2008年奥运会上用唐代的遗世名琴弹奏太古遗音视频。在阵阵古韵的琴声中,他提到中国的古琴艺术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文化完美地含藏于精美的古琴之上,古琴的设计是中国传统宇宙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浓缩。他从古琴的结构名称介绍古琴演奏的泛音代表天,散音代表地,按音代表人,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鼓琴者追求心超物外,咏叹人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沉浸于行云流水的天籁之中。

接着杨老师讲到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杨老师不仅让初中同学聆听名曲片段,还现场为大家演奏《酒狂》。

古琴的独特音色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古琴的文化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田。他们也理解古人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追求“和雅”、“清淡”的审美情趣。

 

 

(撰稿:张燕萍      编辑:何颖)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