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校区、直属单位: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病毒,感染后 48 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以呕吐症状更多见,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养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爆发,冬季又是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的高发季节,为此,学校必须建立严格的防范机制和工作流程,以免发生病毒在入侵校园甚至扩散、流行的意外事件。
现就预防诺如病毒传播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立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长:林卫民 张继军
成员:高雁鸣 于苒 杨磊 王静 刘宏利 谭畅 张齐旺 李洪杰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洪杰,成员李永强及校医室医务人员。
(二)工作小组
分小学、初中、高中设立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刘宏利、杨磊、王静担任。
二、建立主要工作流程并培训全校教职工
(一)总流程
1.教师、职工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必须向学校报告,并立即送医院就诊,进行病毒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按规定要求隔离。餐厅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晨检制度,若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一律不得进入工作现场。
2.学生在校园内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的,首先发现的教职工即为“第一责任人”,应立即报告区域领导,并在信息播报群呼叫,第一时间通知李永强(电话:13937098077)安排保洁人员依据规定的要求,作特别处理。
3.李永强必须立即呼叫就近保洁人员,对呕吐物、排泄物立即洒上“84”含氯消毒剂(1:5),呕吐物最好用吸水性强的纸巾或消毒粉覆盖后立即清理装入专用塑料袋中密封送至医务室统一处理。区域负责人必须立即封闭现场,学生必须撤离现场并贴上警示标记,避免学生进入现场。同时,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消毒。
(二)具体流程
4.教职工若发现学生有呕吐迹象,要立即扶学生去医务室,并请周边的人去最近的办公室索要备用袋,让学生呕吐在袋子中。由校医对呕吐物作留样或医学消毒处理,不可直接随意丢弃。医务室电话:82747100 18911309882
5.医务室要将患病学生安排在独立的房间内隔离,不得与其他学生直接接触。由校医或教师陪同,作初步检查后,直接送医院诊疗或由家长接回送医。
6.若患病学生呕吐在送校医室途中,第一时间通知李永强,安排保洁人员依据规定的要求,作特别的清扫、消毒处理。
7. 若患病学生呕吐在教室内,教室内的教学活动必须停止,送学生去医务室诊治的同时,其余学生必须立即转移至阅览室或备用教室继续上课,不得逗留在教室内。此项工作由执教教师报告区域负责人,并会同年级其他教师处置,年级负责人为现场第一总指挥。
然后同第2条,作清扫、消毒处理。消毒后教室需封闭2小时后,经通风处理,方可安排学生回教室上课。
8.若患病学生呕吐在宿舍内,同宿舍的其他学生必须立即转移,然后对宿舍进行全面消毒。其他操作同第7条。
9.若学生呕吐在实验室,餐厅以及卫生间等区域内,同以上操作。
当发现学生有腹泻现象的,参照以上程序,进行隔离及其他处置。
三、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监测及晨检、午检以及突发病例随时报告制度
(一)责任分工
此项工作的总责任人:小学刘宏利,初中杨磊,高中王静;各年级部责任人:年级主任;各班级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二)因病缺勤监测和晨检、午检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因病缺勤监测、晨检、午检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追踪”。
1、一看:仔细观察学生的面色、精神状态,发现学生面色异常、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询问学生具体情况并送学生去医务室诊断,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
2、二听:听学生和(或)家长的描述;
3、三问:每天了解学生有无腹泻、呕吐等异常症状或体征、家中有无成员出现类似症状;
4、四查: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及教室环境卫生,保证垃圾及时清理。
5、追踪:对因病缺课的学生,班主任要电话了解情况并登记。对可能是诺如病毒感染的学生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三)晨检工作具体安排
各年级部在每天早读时间,安排专人晨检。“晨检责任人”要拿学生名单,按照“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追踪”全面检查,并在名单后逐个记录“无异常”或“异常情况……”。
年级部主任收取各班的晨检表后,汇总信息速报到校区的干部微信群,内容形式为“某年级晨检结果,某班观察有异常的学生2位,正在处理中”,零异常也作通报,并将表格上交总责任人。
(四)午检工作具体安排
午检工作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可以采用“学生自检、互检以及班主任当面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操作方式、记录方式同晨检。各年级部主任要每天发放午检表至各班班主任,落实午检工作,收取午检表,汇总、微信群速报,并将表格上交总责任人。
(五)“一日二检”的结果汇总建档。
各校区执行,要安排专人收集各年级部的晨检、午检表,并及时作好汇总登记存档。对于没有报告的年级,要及时了解其晨检、午检的落实情况,并催其尽快报告。
四、疑似“病毒性胃肠炎”病例的确认及处置程序
疑似“病毒性胃肠炎”病例的定义为: 24小时内出现排便≥3次且有形状改变(成稀水样便),或24小时内出现呕吐≥2次者。
若学生只有一次呕吐(或腹泻),立即隔离,叫家长接回就医。
1、当确认患病学生不是疑似“病毒性胃肠炎”,按一般病例处置,班级照常教学,继续按照“早检查、早发现、早隔离”流程做好防病工作。
2、经核实某学生未来校报到,在家发病并系疑似“病毒性胃肠炎”时,需要医院检查,排除疑似后,参照以上第1条执行。
3、经核实在学校发病的学生,确认为疑似“病毒性胃肠炎”时,立即进入以下的“紧急1号”状态。
【紧急1号状态】
(1)某班级只有1例(在学校呕吐或腹泻)疑似“病毒性胃肠炎”时,上课的地点立即转移到阅览室或其他相对独立的地点,该班级当立即进行全面消毒并封闭一天。
(2)启动对同一年级的所有班级进行每天晚间消毒。其他特别的消毒按第二条处理。
4.若后续班级发生第二例或陆续发生疑似“病毒性胃肠炎”,进入“紧急2号”状态。
【紧急2号状态】
(1)该班级全部学生疏散回家,重新开辟“远程教学”,不再集中进行现场教学。
(2)若个别家庭对于孩子回家确实有困难的,由学校安排照顾,进行小班化的“远程教学”)。
5.发现“身体似乎有点异常的学生”的处理办法。在晨检或午检过程中直觉发现身体有些异常的学生,或是学生自己表达身体有点异常的学生,要立即带到办公室进行特别的关心,并联系家长了解情况,视情况送校校医室复查或叫家长接回家观察或治疗。
6.突发事件迅速报告制度。各班级各年级发生突发的例如呕吐病例、腹泻病例,要在第一时间发到干部微信群里,各部门要立即进入应对状态(特别强调:不必逐级汇报,这样会耽搁事情的,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发干部微信群报送)。
五、做好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常态化消毒机制及班级通风工作
(一)公共卫生管理及公共事务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1.各级管理干部,对于所管辖的区域包括卫生间、楼道、班级、公共教室等,若在公共卫生检查、考核中不合格,或者出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共安全事件,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班级、年级或有关部门的评优评先资格,并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和经济处罚。
2.班级没有建立卫生公约,值周值班安排混乱,开关门窗管理制度和日常操作等无具体安排或无具体措施,水电无人管理,饮水机换水无人监管,班级公共卫生事务或其他公共事务没有安排学生专人督查,晨检、日常消毒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以及其他有明显的日常事务管理不到位的班级,相关班主任必须立即整改;如果班级公共卫生及其他公共事务管理长期没有建立或得不到认真落实,班主任在学期考核时应当认定为“工作不合格”,并予以解聘。
3.班级出现严重的卫生问题并有可能引发恶性事件,班级公共事务管理不到位出现了明显的安全隐患,在该班上课的教师视而不见的,所有教师要负连带责任,一律要作相应的处罚。如果有教师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安全隐患,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教师反映问题不闻不问,没有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的管理干部,要立即给予批评、诫免谈话或调离管理岗位。
(二)教室通风消毒工作
1.教室卫生及通风等日常事务
班级卫生和通风等日常事务的主要责任人为班主任,督查人为年级部主任。
班级卫生工作要做到地面整洁,桌面无灰尘,抽屉内无脏物,饮水机管理到位,消毒工作管理有力,周末大扫除常态化。建立了完善的班级值日和卫生管理措施,并落实到位。
每天早晨通风一次,时间不要太长;中午学生撤离教室时通风,学生进教室前关窗。各班级要有健全的管理轮值制度,各年级督查有力、补救措施及时,各校区在制度和操作安排上无结构性缺陷。
2.消毒工作
例行消毒工作的总责任人:李洪杰。每天晚间卫生间消毒负责人:李永强。
每天例行消毒地点:洗手间及重要公共区域,有病例的班级,突发呕吐的地点;其他需要特别消毒的地点。
每周末对全校实行大消毒。
六、严格落实因病复课制度
患“胃肠炎”的学生,无论是否是“病毒性胃肠炎”的疑似病人,一律按以下方式进行医学跟踪以及安排复学事宜。
1.学生送医院诊治后,班主任要随时跟访,校医要作医学跟踪,直至学生完全康复。学生康复之后,在家继续休息3天,方可复学。
2.复学时要持医院的康复证明。
七、对教职工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自身防护能力
各校区、部门要组织教职工进行专题培训,进一步明确防病工作及后续教育教学工作操作步骤。各校区要会同校医室要配备呕吐应急袋、口罩、手套等到各年级;发放告家长书(由学校统一拟定);要求全体教师知晓需要家长配合的防病办法,生病学生康复返校要求等,班主任要及时与患病学生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细化“晨午检”各项表格并落实具体责任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保障防控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
特此通知。
校长室
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