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竞赛训练和参赛工作管理的规定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建立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体育竞赛工作管理机制,经研究决定,建立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管理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
一、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管理机构和成员
1.领导小组
组长:林卫民
成员:张继军、于苒、杨磊、王静
2.体育竞赛管理中心
主任:杨磊(兼)
副主任:罗磊、李骏、田卫、葛红亮
成员:全体体育老师
二、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管理系统
1.落实学校体育竞赛工作主要任务。根据上级教委的常规体育竞赛安排及体育工作计划等有关文件,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中小学体育教研组要会同各个学部建立包含学部体育比赛、全校比赛、选拔性竞赛等竞赛体系,建立挑选队员、组建运动队、例行实训、组织参加上级部门竞赛等常规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制度,实现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统一规划、协同安排,把体育竞赛成绩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全过程。
2.研发体育竞赛训练课程方案和实施体系。体育教研组要发动全体体育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自主研制校本化的课程方案和实施机制,有效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提高体育竞赛训练效能。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练员队伍,由高水平教师负责各类运动队组建工作,落实常态化的教学与训练机制,指导有爱好、特长明显的学生掌握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业化、高水平的运动技能。创新学校体育竞赛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鼓励各类校运动队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构建高水平运动队或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机制,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花样游泳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竞赛体系。
3.研制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计划和集训、参赛项目任务清单。根据教委年度工作计划和常规的体育工作安排,研制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经费、人员、时间等安排,厘定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和操作体系,明晰任务清单和主要责任人,对运动队组队、集训、课程以及竞赛获奖目标、教练员业绩评价等事先做出规划,对于经费预算、设施的完善等要提前安排。
4.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学校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要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上级拨款,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及时安排体育竞赛训练的功能教室和设施设备的维护,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主动承担工作职责,保证满足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和运动队训练所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及其他设施设备。
5. 建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机制。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将带运动队的教练员能力及所带运动队的参赛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水平和业绩的关键要素,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课转向教会了多少,以及能否带高水平的运动队、有无高水平的竞赛业绩,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以及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指导参赛计入工作量,并根据竞赛成绩,在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时给予倾斜。优化体育教师岗位结构,加大对运动队教练员的表彰力度,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有良好带赛成绩的教练员优先。
202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