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我校全体初中物理教师在425开展了教研活动。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李宇晔老师和刘娜老师结合我校学生答题情况,对海淀一模的四个典型题目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刘娜老师对两道实验题进行了讲解。第一道证伪实验,是一道电学题,题目中所叙述的情景和情景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对此的感觉并不难,但最终此题的得分并不是很高,主要是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分别比较了两个电路是电流流经电阻前后的变化,而没有抓住关键词——“在串联电路中”,还有一部分学生电路和实验过程都没有问题,但在最后的比较中,只比较了三个位置的电流相等,而没有按题目要求比较两次变化量均为零,即两次的变化量相等,因此被扣一分。第二道实验题是写实验步骤的,此题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F1跟阻力F2成正比”,题目涉及的实验结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此题的难点在于实验器材中“橡皮筋”的应用,出题人明显是希望学生能联想去年中考题,灵活应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而我们的学生在对做过题目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弥补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不仅让学生明白一道题,还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隐含的深刻物理知识,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初中物理教研组一直在做的研究。
李宇晔老师分析了两道涉及压强和浮力的题目。第一题用四幅图呈现了四种不同的情景,李老师先带领大家审题,划出重点句和关键词,利用题目中的“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和“四个容器中的水面一样高”先分析液体压强,得液体压力,再分析固体压力得固体压强,得出“各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相同”;利用题目中木块密度小于水和酒精密度,得出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仍漂浮,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力仍等于物重,所以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不变;得出①对②错后,此单项选择题已经可以正确答案,这是答题技巧。当然对于③④李老师也做了详细讲解,特别是③的叙述,是一个典型的液面升降问题,李老师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让大家对结果一目了然。另一道有关压强浮力问题的填空题,李老师结合了去年中考的最后一道填空,对此类题目的解答给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
最后,教研组长梁瑞英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她对题目的理解,采用“整体法”进行受力分析的方式,来解决四种不同情景下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相同的问题,以及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小于铝球所受重力的问题,请大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整体法”受力分析。针对填空最后一题,梁老师则提出大家回去要再研究,老师可以考虑自己如何对题目进行再改编,如数据表格上的改编,结合图像问题的改编等。


(初中理化组 金岳悦、梁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