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我校副校长于苒带领小学10名教师来到石家庄谈固小学进行交流学习工作。
第一次来到石家庄,体验了这座“雾都”,空气质量很差,但是驱车赶往谈固小学的路上,奔走在上班途中的人们却是精神饱满,充满了朝气。前方就要到达谈固小学,一个个蹦蹦跳跳的绿色身影映入了眼帘,顺着绿色身影向前看去便是目的地,一座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百年名校,学校前院不大,几颗很大的槐树占据了很大面积。学校门口的少先队员向每一位来访的教师都敬了队礼,并说了一声“老师们好”。
进入教学楼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早锻炼时间,教学楼很安静但又很“热闹”,拿拖把的,拿簸箕的,拿笤帚的,学生们干的热火朝天,水泥地面看的出被拖了无数遍的痕迹。在随后的小会议室校长介绍中得知,学校并没有保洁员,全都是师生负责所有的卫生。介绍中也了解了学校基本情况,百年名校有着严谨的治学和管理经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知者乐水、生生不息”是学校坚持的精神,学校在文艺、体育方面硕果累累,尤其是足球,达到国际级和省级水平。
接下来便是听骨干课和教研时间,进入教室再次被震撼,将近60人的班级,为了方便听课,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留出走廊放着几张听课座椅,这一节课是英语课,课题为《About Animals》,以唱英文歌曲为导入,教师和学生不停地进行互动,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不得不用扩音器上课,课上我主要去观察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聚精会神的听讲,让我非常有感触的是教师在抛出问题时,需要回答的学生都把手高高举起,无一人抢答,看得出学生的规矩和行为习惯,当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时,学生很自觉的分成四人小组,小声的进行谈论,学生已经养成了轻声的习惯,整个60人的分组谈论显得秩序井然,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可以得到的有效知识会更多,也真正的做到了“让学习发生”。第二节是语文课《信》,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从信字的写法到什么是信、信的意义这条主线展开,学生有效的参与,这节课最让我和大家感触的环节是当学生给教师、家长写信时的专注,当学生很惊喜的从书包中拿出爸爸妈妈给写的信时的喜悦,在场很多老师的眼睛都湿润了,真正的情感总是能打动人,可能这封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意义。
下午第一节听了一年级音乐课《柳树姑娘》,课本为冀教版,区别于海淀区人音版教材,教师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很有亲和力,学生们也很兴奋。本课的导入方法为直接导入,在反复听歌曲的同时,教师会问一些问题,同时穿插着对音乐知识的教学,其中一个教学目标为掌握学习3/4拍节奏,学生通过清晰的图形谱标记了解了这样的节奏型,在旋律方面教师很巧妙的运用小鱼游啊游的方式,将不容易掌握的旋律下发贴上小鱼,很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课后和谈固小学的音乐组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就本课的目标、过程、效果进行了分析,海淀区目前的歌唱教学围绕着“唱会歌、会唱歌、唱好歌”这个点展开,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基本达到目标为前提,避免“大”和“空”,按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这条主线进行,让学生养成会唱歌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音乐这门艺术的喜爱。
下午教师集中时间,赵主任对谈固小学的班主任进行了培训,于苗苗老师基本功展示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场的老师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谈固之行感受颇多,在“震撼”之余也在思考自己的工作,如何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带回附校的课堂,如何使教学更有效的进行。回到附校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在教育这条大路上,让品德高尚、让学习发生、让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