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副校长于苒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百年老校—石家庄市谈固小学。谈固小学的马校长详细的向我们介绍了这座百年老校的办学理念和骄人的成绩。在两天的交流学习中,我和于校长、教研组长杨青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让我领略到了谈固小学老师的风采,课后研讨气氛融洽,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短短两天的交流、学习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点云拨雾的作用。下面就谈谈我的感受:
一、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谈固小学不同于我校,是大班教学每个班差不多有60名学生,虽然人数多,但是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活而不乱,上课的老师特别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激起了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尤其是二年级樊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形》一课,他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有效的操作活动,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长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受益匪浅。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难易适中。
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要为内容服务。
本次交流学习有幸听了周老师执教的《积不变的规律》,这节课老师从发现——探索——质疑——验证、归纳总结——尝试应用等方面展开教学,层次清晰,符合探索规律的模式,学生比老师表现的更加精彩,思维状态活跃。课堂中老师设计的活动学生充分参与,为完成教学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这次交流学习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两位老师在课堂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善于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通过一系列的提问、验证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两节课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
两天的学习中,最期待的就是课后研讨,研讨中大家畅所欲言,大家相互交流想法、相互学习,不断的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听完任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后,研讨时我校数学教研组长杨青老师一起分享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说课,杨老师从学生整体认知——元素——立体图形;从起点——教学活动——知识获取等方面和大家展开研讨,老师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在如何把握此节课的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有了新的认识。第二天马老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了再设计,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学生通过老师设计的有效操作活动对长、正方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与二年级的樊老师交流《长方体的特征》这节课中,我领略到了樊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老师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在小组活动中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等方便特别值得我学习,随后我们也互相交流了此类课的脉络: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观察——摆一摆(辨析、在思考)——画一画(知识的应用)等。
在愉快的研讨中,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对教材如何把握?在与谈固小学老师的研讨中,没有难懂生涩的理论,没有华丽繁复的表述,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在思维的碰撞中,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
回首听课的内容,我觉得自身还有诸多不足,感受谈固老师的风采,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要学习:
在课堂听课活动中,教师教态都十分规范,课堂组织紧张有序,当堂训练扎实有效,而且各个教师的课堂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敬业精神已经在教师身上得到完美展现。他们一定做出了艰辛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敬业本质上就是工作观,他们的工作观值得我们学习,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这一点在谈固小学的课堂中体现得十分到位。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已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动。教师巧妙的创设情境,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合作交流。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评价、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
在谈固小学学习的两天里,收获了精彩的课堂、专业的成长,感受到了谈固老师的的魅力,我十分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它让我有了心灵上的思考,让我有了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更好。